深近視或運動撞傷引致 「飛蚊」增現閃光穿 視網膜先兆

深近視或運動撞傷引致 
「飛蚊」增現閃光穿 視網膜先兆

【本報訊】「飛蚊」雖影響視力,但易被忽視,眼科醫生指出,如飛蚊數量突然增加或眼前現閃光,隨時是視網膜穿窿先兆,情況嚴重可致視網膜脫落,甚至失明。近年視網膜脫落求診個案增加,主要為30至50歲的壯年人,相信與上班族常用電腦、玩手機致深近視,或運動時意外撞傷等有關,建議深近視或有症狀人士應每年做眼科檢查。
記者:梁麗兒

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表示,眼球內的玻璃體,原為透明啫喱狀,屬透光組織,令視網膜可接收正常影像,有鞏固眼球作用。但約30歲開始,玻璃體會出現正常液化及收縮,令透明啫喱逐漸變成水份。水份中的雜質就是常見的飛蚊影像,包括一點點黑色或透明狀纖維。有飛蚊症狀人士,日間看飛蚊較明顯,如望向白色天花、牆身或天空會察覺。正常情況下,飛蚊數目是慢慢增加,不會暴增。

近視600度應每年檢查

視網膜脫落多見於玻璃體與視網膜黏得較緊的人士,當玻璃體出現過度收縮,意外與黏附着的視網膜分離,視網膜的微絲血管或爆裂,血液會滲入玻璃體致其混濁,形成飛蚊異常暴增,「飛蚊突然多咗,就代表有嘢扯緊個視網膜,要盡快睇醫生」。他說,視網膜神經線一旦被扯傷,視網膜穿窿甚至脫落風險相對較高。眼前有閃光便是神經線受刺激、受影響的症狀,「好似被閃光燈閃咗一下,或閃好多下」。當視網膜穿窿,玻璃體水份會沖入視網膜,增加視網膜脫落風險。
視網膜穿窿若及早發現,可進行修補手術,避免脫落。雖然由穿窿至視網膜被撕破,可相隔1至2年時間,但視網膜不慎脫落,或影響日後視力。視覺有黑影,範圍越來越大,都是脫落症狀。
他指出,每周都會接獲視網膜脫落的求診個案,數量比過往多。求診者主要為600度或以上的深近視人士,因近視深的人士眼球較長,視網膜相對較易撕裂。當玻璃體收縮得越快,視網膜就越容易脫落,「𠵱家啲人對視網膜脫落認識增加,多咗30歲左右嘅人,因飛蚊突然多咗睇醫生,最後發現原來視網膜穿窿,即刻做手術封番個窿,避免脫落。」
至於曾接受激光矯視手術的市民,若手術前屬深近視,也有視網膜脫落風險。因為有關手術,並無改變因深近視引致眼球被拉長的問題,故玻璃體收縮的情況一樣會較快。他建議尤其近視為600度或以上人士,應每年做眼科檢查。

護眼小錦囊



深近視人士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有飛蚊增加、閃光症狀應立即求醫


避免長時間用電腦或玩手機


每使用電腦20分鐘,雙眼望遠景20秒作休息


閱讀或使用電子產品時,保持光線充足,避免黑暗中睇手機


運動時要注意保護雙眼,避免「食波餅」,或減少「頂頭槌」


避免經常捽眼
資料來源: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