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常識不受尊重 香港永無寧日 - 李平

蘋論:常識不受尊重 香港永無寧日 - 李平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昨起一連七日在北京舉行,預計閉幕時會宣佈香港2017年特首選舉的原則。北京官員早前在深圳的訓示已預告了特首普選的原則,令人遺憾甚至憤怒的是,這些原則偏離了港人的常識,更偏離了普選的價值和「一國兩制」的價值,只會讓香港永無寧日。
北京官員就香港普選原則一再強調,有關爭議表面上是制度之爭、規則之爭,而實質上是政治問題。他們提出的底線是特首不能與中央對抗,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但是,他們眼中所謂愛國愛港的標準、所謂不能與中央對抗的標準,與港人的常識格格不入。可以說,北京標準與港人常識的衝突得不到緩解,特首普選的衝突就不可避免地要從輿論走向立法會、走向中環街頭。
其一,不愛黨不等於不愛國,這是港人的常識,但北京的新標準是反對一黨專政就是不愛國,愛國就要愛黨,完全背離鄧小平所說:「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繁榮和穩定。」
其二,特首的首要職責是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維護香港利益,這是港人的常識,但北京劃出的底線是特首不能與中央對抗,關心的是特首聽話與否,並不在乎其能力、操守,因此可以讓行騙長官梁振英繼續騙下去,但不容許可能不聽話、但聽從香港民意的人士參選特首。
其三,普選就是要選一個最能代表本地利益的主政者,而不是選一個傀儡,這是港人的常識,也是普選的常識,但北京如今以「不堅持愛國愛港者治港就是搞港獨」為由,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干預特首選舉,無非是以防範港獨為由介入香港政治、經濟、社會的運作。
至於北京宣稱特首如果不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將「威脅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無非是恫嚇的一環。普選產生的特首是否愛港,港人冷暖自知,何須北京操心?港人哪怕是選錯人,民主機制也有自我糾錯的能力,不只可以換屆換人,甚至可以在其任期內罷免。
其四,權力的產生和運作必須公開、透明,普選不能有篩選,這是港人的常識,但是北京的標準一向是堅持黨的領導,以黨的領導人幕後達成的協議決定權力的交替和運作,並且可以拿《憲法》中有關堅持黨的領導的條文說事,擺出依法治國的姿態。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等黨政軍領導人的上台與落馬,都與選民無關,他們被查處在北京看來是反貪的成果,但對外來說無非是權鬥的結局。無論是周、薄、徐曾代表的黨,還是打倒了周、薄、徐的黨,都是港人不敢愛、愛不起的黨。
顯而易見的是,香港常識所反映的香港價值觀,與北京標準所反映的中共價值觀,存有文化的差異、文明的差異。「一國兩制」的意義、價值,就在於正視這種差異,並維護這些差異之下的中港良性互動,避免走向衝突。如今,北京標準越修訂越偏離港人常識,在特首普選問題上更試圖以新標準欺凌香港常識、抹殺香港標準,不只顛覆了「一國兩制」的原則,也加劇中港的文化衝突、文明衝突,不只是香港永無寧日,中港互動也將永無寧日。但願全國人大常委會下周宣示的香港普選原則,就算不能多多顧及港人常識,也能留下多些空間,給香港常識與北京標準的磨合留下最後機會。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