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醫隨想:預防腳踭拗柴

運動隊醫隨想:預防腳踭拗柴

30多歲的阿富是職業足球員,右腳腳踭的韌帶經常外翻受傷。在十多年的職業足球生涯內拗柴達十多次,現時練習和比賽都要用繃帶將腳踭紮緊,才有信心踢波。但情況逐漸變差,現時已不能做出深蹲動作,行樓梯時亦痛楚難當。檢查時發現他腳踭有不少壓痛點,並增生不少骨刺,影響關節的活動範圍,需接受微創關節鏡手術將發炎的滑膜及骨刺清除。
踝關節外側韌帶扭傷俗稱「腳踭拗柴」,在足球、籃球、排球或越野跑運動員非常常見,大部份都是前外側的距腓韌帶(AFTL)扭傷,只有少數個案有骨折。不少運動員在第一次拗柴後容易出現重複性拗柴,比例約10至30%,大部份原因是早期受傷後康復治療處理不好,令受傷組織癒合不理想,喪失關節的本體感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反應,誘發重複性拗柴,這種情況稱之為「功能性腳踭不穩定」,預防要在受傷早期的康復開始。
除了以「RICE」應用於拗柴發生後首數天的治療外,在炎症控制過後,應盡早開始功能性康復治療,例如增加關節活動能力、肌肉訓練、平衡能力、本體感覺的加強及適當運用運動布貼等,以加速復原和減低重複性拗柴機率,要避免過長時間的固定,例如以石膏固定幾星期,否則或出現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除了積極的功能性恢復外,不少專家致力研究不同方法防止拗柴發生。香港的方廸培教授過往在研發預防拗柴波鞋方面,在國際上有出色貢獻。今年他被英國著名的Loughborough University聘請到當地,將相關研究繼續發揚光大,相信不少運動員亦希望穿上一雙理想的「防止拗柴鞋」。
隔周二刊出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