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過往的殖民年代至現今的特區時代,香港幾近所有公共政策的實施與福利措施的推行都鮮有理念可言。昔日的房屋、醫療、教育政策如是,今日的退休政策更如是。
特區政府終在強大民意壓力下,有意推行「全民老年金」,實行全民退休保障。不過,老年金的設立並非標誌着強積金的時代終結,而是要在強積金外新設一層的退休制度,與強積金雙軌並行。
然而,老年金與強積金背後所持理念可謂是大相逕庭。前者是要採取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Model)的福利觀念,主張「大政府」,用意在於平均財富,通過稅收再達致財富再分配,實現大同社會之理想;後者則強調剩餘模式(Residual Model)中「大市場」的價值,否定集體性的福利政策,主張個人和能者多得的理念。誠然,現今不少西方社會在福利政策上多採用混合模式(Mixed Approach),但只限於不同領域上的福利措施,如教育與房屋政策可用不同模式,卻非指同一領域上。
今之特區政府有意在退休制度這個領域上實施雙軌制,既要保留舊有的強積金,亦要推行新倡的老年金,是要企圖把制度模式和剩餘模式這兩種相悖的福利模式融合,硬要把「大政府」與「大市場」這兩種相對的經濟概念結合。這種理念相悖的雙軌政策,赤裸裸地顯露政府於政策制訂欠缺一套完整的社會理念的規劃和主張,一方面受着民粹思緒的影響,以回應民間呼聲日高的落實全民退保的訴求;另一方面又受着財閥商賈的牽制,不敢大刀闊斧,取消強積金,因此產生一個不倫不類的畸形退休制度。
倘若,他日雙軌退休制度落實,必定會招致「天下皆反」的局面。在雙軌制下,除了固有5%的強積金供款外,僱主與僱員還須按薪酬每月額外繳交「薪俸老年稅」1%至2.5%不等。換言之,市民的總退休金供款為6%至7.5%,比美國的6.2%的社會保障稅(Social Security Tax)還要高。如此苛徵重稅,必定會令市民怨聲載道,反對老年金設立之聲亦會絡繹不絕。要不,政府須以鐵碗手段推行;否則,香港的退休政策亦只得原地踏步。
「全民老年金」不是要把香港社會推向共產,而是要避免出現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是要糾正極端貧富懸殊所造成的社會矛盾,是要建設一個資源公平分配的和諧社會。事實上,從社會理念的角度看,全民形式的老年金是要達致「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理想,發揮着「使老有所終」的功用;從公共財政的角度看,全民退休保障正正就是要針對未來政府的財政危機,透過社會共同分擔危機(Pooling of Risks),以應付人口老化所需的公共開支、解決過往的社會問題、保障長者生活。否則,假若維持現況,到了人口老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