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除了本身有深近視外,經常大力捽眼、有視網膜脫落家族史,或過往曾意外傷眼、撞傷頭部等,全部都是視網膜脫落的高危一族,不容忽視。過往曾有一名少年打波受傷後,忽現眼前閃光症狀,最後因視網膜脫落導致失去部份視力。
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表示,過往曾受傷,如撞傷頭部、眼部,都有機會加速玻璃體收縮,增加視網膜脫落的風險。該名約15歲少年求診時,左眼只看到光線,自己伸手也看不清手指,檢查顯示左眼的視網膜脫落,右眼視網膜也穿窿。
遲求診會失明
醫生經過檢查及問症後發現,這名少年原來在求診之前一個月,曾經在打波期間撞傷頭部,當時一度出現閃光症狀,但未有理會,直至視力明顯下降才求診,可惜已太遲。少年即使進行修補視網膜手術,左眼只能挽救兩成視力,平日只能靠右眼看東西。
原來當視網膜脫離了正常位置,就會出現缺氧狀態,視網膜細胞會逐漸流失,故越遲求診,失去視力的風險越高,現時醫學界沒有針對相關細胞流失的治療方法。
另外,有捽眼壞習慣,尤其因眼敏感致眼癢,愛捽眼止痕的人士,視網膜脫落風險也會提高。因為捽眼期間,眼球先會受壓,然後再放鬆,此動作會增加玻璃體的郁動,加快其收縮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