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樓價高企,租金水漲船高,不少基層家庭蝸居環境惡劣的劏房或板間房。社區組織協會調查發現,逾半貧窮兒童沒地方做功課、近四成每日要在床上做功課,逾七成受訪兒童更表明不喜歡或非常不喜歡現時的居住環境。
調查更發現,逾九成學童認為,蝸居會阻礙生活或學習情況。社協要求政府加快興建公屋、提供租金津貼及重推租金管制等。
人均居住面積僅3平方米
社協今年4至7月訪問125名貧窮家庭的兒童,了解貧窮兒童的住屋情況,發現受訪家庭每月租金佔入息比例近四成,近七成受訪家庭每月租金介乎2,001至4,000元,每月租金平均數為3,064.5元,平均呎租高達約30元。
受訪貧窮家庭中,65.6%租住套房、25.6%租板間房、4%租天台屋等。近七成受訪家庭平均居住面積只有約101平方呎,若以居住人數中位數3人計算,人均居住面積只有3平方米,較出租公屋定義的擠迫戶5.5平方米更小。
調查更發現,貧窮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環境惡劣,64.5%指居住環境擠迫、52.4%沒有地方做功課、48.4%沒有地方溫習等,逾八成受訪學童更指因為家中太細未曾邀請同學或朋友去家中玩耍。
今年13歲的佩儀與媽媽與妹妹居於深水埗一個只有約90呎劏房,月租2,300元,她指平日做功課只能趴在床到,就算能用飯枱,「都要同阿妹企喺度做功課」。茵茵一家四口就居於只有約40呎的板間房,她只能在碌架床的上層做功課,「無論食飯、玩、訓覺都只可以喺張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