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迷開公司推電子競技獲注資6,240萬

機迷開公司推電子競技
獲注資6,240萬

【記者佘錦洪報道】打機都可當正職?第二屆香港電子競技總決賽月底舉行,多支本地隊伍將與世界各地職業選手同場較量,爭奪逾150萬港元獎金獎品。主辦活動的香港電子競技有限公司創辦人鍾培生(Derek)自小愛打機,「咁多人鍾意呢樣嘢,點解冇人take action去做」,於是成立公司推動電競運動,更獲注資逾半億元大展拳腳,「電競喺香港係有得做」。
今屆電競決賽項目包括《英雄聯盟》、《星海爭霸2》、《爐石戰記》及《街頭霸王4》四隻熱門遊戲,其中《星海爭霸2》更得到官方認可,勝出者可獲世界賽積分,爭奪年終世界賽出線資格。Derek的公司由成立初期只有6人,現已擴張至30多人,有獨立銷售團隊,今年3月更得到本地投資者注資800萬美元(約6,240萬港元)。
Derek稱今年得到更多贊助,金額及獎品加碼,包括選手來回機票住宿及廠商送出的電競產品,「因為去年做得唔錯,今次更有信心」,而電競遊戲與觀眾關係密切,「用家真係會細心留意贊助內容」。有去年經驗,他指要得到遊戲廠商授權亦較容易。

各國逐漸認同電子競技是運動項目,獎金甚至超越傳統運動;Toyz(左)和Derek(右)都希望能推動本港電競發展。

台灣選手日練9小時

Derek表示,電競產業每日在內地衍生3,000萬人民幣收益,而世界性遊戲如《DOTA 2》的冠軍有1,000萬美元獎金,「超過咗好多傳統運動嘅獎金」。各國逐漸認同電競作為運動項目的地位,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已將其列作第99項運動項目,美國政府亦會發綠卡及運動員簽證予電競選手,韓國電視台新聞更會報道電競賽事結果。
投身電競行業亦要「有飯開」。曾帶領台灣隊伍成為《英雄聯盟》世界冠軍的劉偉建(Toyz)指,初到台灣時月薪僅4萬台幣(約1萬港元),直到贏得世界冠軍後收入始「翻幾倍」。職業選手與運動員生活無異,Toyz指台灣選手每日集訓9小時,包括午飯及運動時間;韓國職業選手每日訓練時間超過12小時,「以我所知係由中午12點打到朝頭早7點,瞓5個鐘再打過」。
現時主力推廣電競的Toyz強調,年輕人打機時亦要兼顧學業,若有決心入行,課餘則要抽時間勤加練習;目前本港職業隊伍少,入行較困難,如想到大陸或台灣發展,「你實力要真係好過人哋先有辦法」。
第二屆香港電子競技總決賽將8月30至31日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現場設有Cosplay比賽,單日門票港幣50元,兩日門票港幣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