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歧視沒女

別歧視沒女

【社福絮語】
這幾年來本地出現了不少新名詞,都跟人有關,最多人熟悉的有「宅男」、「宅女」、「隱青」等,其中含意不難明白。近日更增加了「剩女」和「沒女」這兩個名詞,當中「剩女」是指沒人娶為妻,於是被迫剩下來獨自過活的女子。
其實很多「剩女」都不是被迫,而是個人選擇,因為覺得沒有合適的另一半,或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不如獨身。稱她們為「剩女」有點不公平,難道本地沒有「剩男」嗎?為甚麼只針對「剩女」卻不談「剩男」?難道目前的社會仍不主張男女平等嗎?
閱報才得知「沒女」原來是指一些沒有容貌、沒身材、沒青春、沒有錢、沒有學識的女子,也是說這些女子在他人眼中一無是處,是沒人要的,故稱「沒女」。同樣要問,難道香港沒有「沒男」嗎?上述的情況同樣出現在不少男人身上,為甚麼卻只談女的一方,此地仍然重男輕女嗎?這是甚麼世紀甚麼時代?

社工應出手協助

容貌不錯較難改變,但可以盡量打扮得清潔整齊一點,身材和學識也可以透過學習去改善,只要肯嘗試,多半會有一些成果。社會出現「宅男女」、「剩女」、「沒女」等情況時,社工應想辦法主動介入,因為既是當事人面對的困境和社會的標籤,社工就該出手接觸和協助這群人,這是社工的職責,不能視若無睹。從事青年服務和家庭服務的社工更責無旁貸,並要主動一點。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