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關於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你說趕潮流也好,你說甚麼都好,還是要栽進去參與一下。
這個在今年七月開始,於社交網絡發起的籌款活動,是透過自淋一桶冰水,然後再挑戰三人,藉此引起公眾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簡稱ALS)的關注。我認為此次活動,算是這十年來最成功的全球性宣傳項目,實在值得所有公關公司作深入研究的經典公關推廣個案。
這個一定程度上,是跟有大量國際明星和IT界老闆參與有關,讓其像病毒般蔓延全球,已經到了不是掙扎要不要淋冰水,而是好奇為甚麼還沒有人挑戰自己或找機會自淋冰水的地步。
活動規則本是要參加者一是接受挑戰,不然就捐出一百美元。所以當我看到上星期就有六個人挑戰我(包括楊千嬅、詹瑞文、金培達、蔡潔、Joseph Chan和Martin)的時候,我想直接捐錢了事。但問題是這遊戲(我姑且把這個慈善活動稱呼為遊戲,因它結合了向公眾推廣的慈善活動和遊戲於一身)的重點,是透過倒冰水出醜這個自醜行為,去吸引大家轉發視頻,從而讓更多人認識到比較罕見的ALS病症。要是只捐款而不淋水的話,就好像失去了影像傳播的作用,所以我選擇了既淋冰水,同時也捐款。
三巨水桶滿足所有人
由於活動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所以單是淋冰水已吸引不了公眾轉發,於是各人都要想辦法特色一點,才能讓大家感到新鮮和趣味,不然就會沉悶和重複。於是我決定延續我處女座一貫喜歡麻煩身邊所有人的處事方式,找來了製片開會,提議在一個比較人少的地方,搭建兩個高台,再找來那種街市魚檔的巨型水桶(那已是道具找到的最大型水桶)去淋冰水。
此外,活動已漸漸變質,成為了一個純粹互相玩樂的遊戲,大家都強調「找數」,反而沒有提到多少ALS。我認為玩樂固然可以開心,但是主題亦不應該忘記,這個活動除了好玩之外,更重要是提醒別人去關注ALS。所以除了接受挑戰外,我還希望在當中解釋更多關於ALS和此次活動的意義,因此就想到要一面走位一面講述這個主題,我還得提早和攝影師試了好幾次走位。但後來卻發現了一個問題,由於要說的話不少,而鏡頭又必須要看到那兩個搭建起來的大鋼架,所以我和攝影機之間須有着一定距離,才能拍到比較廣闊的鏡頭。可是這又牽涉到收音問題,平常一般收音是把一個無線咪和發射器繫在被拍對象的身上,但要是接下來淋冰水的話,無線咪就得報銷。於是編劇陸以心被強徵充軍,負責拿着無線咪高峯收音。她一方面必須要走得比攝影機更近,才能收音清晰,一方面又不能出現在鏡頭內,可是她顯得極為緊張,幾次都裹足不前,堅持不肯走近我身旁,因為怕倒水時會殃及池魚。
由於是接受六位人士的挑戰,本來淋六小桶就成,但我決定用三個水量最多的大桶,一次過滿足所有人,甚至預付多一些,免得後面還有一兩個人來挑戰,到時又得再淋。
名人自醜為引起關注
可是在發放視頻後,聽到了一些環保人士的網上論調,譴責參與活動者是浪費水資源。當然,我們可以選擇像金城武那樣,用抽濕機中的水,或在游泳池中進行,這也是個解決方法。但我更想探討的是,這些觀點到底是否適用於冰桶挑戰。
我一向支持環保,在節約用水方面,我是支持淋浴的(用花灑淋浴五分鐘所用的水,約是浸浴的一半),也曾參與樂施會前往非洲旱災地區作慈善探訪。但我認為節省用水的原則,應該是放在日常生活裏的每個環節,而不適用於像冰桶挑戰這類特定活動上,因為它牽涉到另一個慈善目的。它是透過名人或你身邊朋友自醜行為,去引起大家的趣味和轉發,從而讓更多人認識這個ALS罕有病症,所以只要滿足到這個目的,這些水就不能算作浪費。要是一個明星或公眾人士用兩三桶水,就能喚起大家的捐款,或是對ALS比較關注和認識,我認為這些水是用得非常超值,因為水本來就有其用途。
有價值還是沒道德
有部份人提出,在一些山區就有人因缺水而渴死,所以不該參與淋冰水。我認為這是一種佔領道德高地的偏見。許多時候在網絡上,用一種近乎原教旨主義的極端方式,以道德去譴責別人,永遠都是最容易和沒有成本的。我不是說每個提出這觀點的人都帶有這成份,只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確確實實地消耗着地球上的資源,問題是我們如何更有效率地消耗。是否因為地球上有人渴死,我們就不能用水去做一些非必要的事情呢?那我們是否應該譴責那些為自己私家車洗車的人,因為嚴格來說,只要沒有遮擋着擋風玻璃,一年洗一次和每星期一洗,後者相對地更浪費水資源,只是滿足其自我感覺良好和對自己汽車的愛護而言。那麼要是世上仍有人餓死,我們就是否不應該去吃自助餐(我當然支持不應該在自助餐中,拿取自己根本吃不下的份量,這個行為是必須阻止的),或任何非充飢性質的零食?
其實關於這種兩害取其輕的環保問題,我一直在掙扎,例如每次上洗手間後,到底應該用吹風機,還是拿一張抹手紙去抹乾手好呢?用吹風機雖能省掉紙張消耗,拯救樹林,但消耗電力又會加劇空氣污染,還可能牽涉到採礦等環境破壞。這個事情已經夠我困擾了,同時也希望對這方面有研究的環保專家能解答一下。
好吧,我再解釋下去,又會陷入我太太常常說我好辯駁的問題了,但是就着她的這個指摘,我也想解釋一下……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本欄逢周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