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倒計時(傳媒人 賈荃) - 賈荃

決戰倒計時
(傳媒人 賈荃) - 賈荃

人大下周將審議本港政改報告,預計在8月31日會有結果。也即是說,本月底就是關乎香港政治的決戰時刻,最後剩下的時間已不過十餘天罷了。目前有關的各方分別是怎樣的處境?以下試進行分析,令讀者有比較清晰的判斷。
前不久,有大陸安全部門的人找到筆者,透露過對中央來說,香港的年輕學生一代確實令人頭疼,擔心會掀起新一輪學運。據筆者分析這話背後的深層次意思,主要是指如黃之鋒等學生領袖,在互聯網時代,號召力之強,已完全超出中央的可控範圍,無法用傳統的威逼利誘,對他們進行封殺或收買。並且,香港的年輕人在大陸也有一定的影響力,發起任何行動都備受關注,網絡防火牆擋不住信息傳播。所以,人大選擇在這個時間公佈最終結果,或許與9月初即將開學不無關係。當學生們面對上學還是罷課的時候,就容易造成分化。
學聯、學民思潮等學生組織已經公開宣佈,開學後為爭取真普選,不排除採取罷課等行動。而對中央是否會給予香港真普選,理智的人恐怕都不會太樂觀。因此無論是罷課還是佔中,都如箭在弦。有今年來港讀書的大陸學生表示擔憂,聽說一開學就罷課,是否會影響學業。對不關心本港政治事務的他們來說,罷課自然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乃至是心生厭惡的。即便是本港的家長,也未必完全支持罷課爭取普選。所以,到時候無論罷課還是佔中,都會平添阻力。
8.17反佔中遊行之後,即便有海量醜聞曝光。但大陸傳媒仍得到指令,進行了大規模的粉飾報道──這在過去是絕無僅有的。以往在大陸傳媒上提及香港的遊行,是絕對的禁忌。但今次,卻連央視也配合誇大其詞,聲稱有「19萬人」上街反佔中。許多過去從來不關注(也無力關心)香港政治的大陸民眾,第一次了解關於香港的民主運動,就接收了這樣的負面宣傳。於是紛紛同意有「境外勢力」「亂港」的說法,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不能對民主派讓步。從這些動作推測,中央是在為最後給香港一個假普選,為自己營造在大陸的民意基礎。
特區政府目前扮演的角色,則是想盡一切辦法,分化香港民意,造成群眾鬥群眾的態勢。所以,我們看見鋪天蓋地的廣告,反問市民是否「有票唔要」?暗示對假普選也應該「袋住先」。卻忘記告訴全港市民,1959年毛澤東在沒有普選的情況下,讓位給劉少奇。以劉少奇為首,全中國人選擇「袋住先」。劉少奇且帶頭大搞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天真以為姑息可得善終。結果是慘死在文革中,這些都已成為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多少教訓,都提醒香港人絕對不能輕信共產黨,更別以為「袋住先」還有復盤機會,只會更糟糕。
至於包括各種同鄉會、校友會、港漂圈等等在內的親中團體,它們的任務依舊不變,就是在中央需要假民意的時候,發展下線,賺取維穩經費。它們的所有動作,都會成為本港左派傳媒,以及大陸傳媒大肆報道的對象。只要他們一接到指令,香港的邊境就會人滿為患。大陸各地方的有關部門,也會繼續對本港政務密切關注,搜集相關情報,配合中央的工作。
而美、英、台、日等傳統關注香港的國家和地區,則會在近期積極觀察本港政治的動向。美國或會考慮重啟一年一度的《香港關係法》報告,英國也會重新評估《中英聯合聲明》在港的運作情況,台、日也會重新定位香港的國際地位。在人大拍板後,這些地方的態度值得關注。
以上,大致就是與香港政改定案有關的各方情況分析。看過不禁令人倒抽一口涼氣──原來這是場涉及如此多力量角逐的戰爭。而最後筆者仍想強調,民主並非萬能,它不是一項能夠選出最優的制度,只不過是能夠避免最壞的制度。沒有經過民意授權的統治階層,沒法限制他們權力,更無從保證他們為善。所以,有了民主香港未必更好,但沒有民主香港一定更壞。香港近年的抗爭與紛擾,就快迎來一個結果。但無論結果如何,且讓我們抖擻精神,繼續上路!

賈荃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