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Tesco內地合營料蝕5年華創預警盈利大降

與Tesco內地合營料蝕5年
華創預警盈利大降

【本報訊】華創(291)斥巨資合併英資超市Tesco中國業務,劍指零售業一哥,惟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公司昨提前預警,由於Tesco合營持續虧蝕,勢大幅拖累全年業績;華創首席財務官黎汝雄更透露,合營公司需時3至5年才能扭虧,較原定2至3年有所推遲。

記者:鄭柏齡 孔雪茵

華創在今年5月底與Tesco完成合併,故上半年業績,未充分體現合營業務的影響。
不過,華創在業績報告前景展望上透露,Tesco中國未能在短期內扭虧,加上與華創現有零售業務整合需時,預期下半年「本集團的整體盈利將會有重大下降」。華創股價跌2.9%,收報23.25元。

整合期間推高成本

黎汝雄在業績會上承認,業務整合期間推高經營成本,包括計劃關閉不多於10%、地點重叠的店舖、轉用新系統、品牌宣傳推廣等,皆產生費用並需要作出撥備,但不肯預測全年Tesco虧損金額,「短期影響一定有,但都喺我哋計劃之中;早前Tesco額外注資43億元,就係預計咗之後蝕錢打底先。」
華創與Tesco合併後市佔率升至14%,與高鑫(6808)並列中國超市龍頭位置,然而華創「未見官先打三百大板」。公司原預計Tesco合併後的2至3年內即可扭虧,但黎汝雄昨改口稱,或要3至5年才錄得收支平衡。
黎汝雄解釋,推遲盈利目標時間主因為中國經濟放緩,政府推出反貪政策影響消費力,「只可以講我哋唔會太樂觀,但絕對唔悲觀」。

拒透露Tesco銷售表現

有參與華創投資者會議的分析員指,管理層在會上「封口」,不願分享Tesco年初至今的同店銷售表現,亦不肯給予Tesco全年業績目標的指引,對此感到失望。管理層5月時曾透露Tesco首季業務「有進步」,虧損情況改善。
據Tesco年報顯示,截至2月底止全年毛損約5.7億英鎊(約7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毛損6,500萬英鎊(約8.4億港元)顯著上升。
中國超市進入併購年代,Tesco經營不善,連年虧損後,終泊到華創大碼頭而脫離蝕錢的苦海,華創卻要花時間執拾爛攤子,合併效益有待證實。反觀同樣是中外企業併購,牛奶公司上周斥71.6億元收購本土超市永輝19%股權,在策略上比華創勝一籌。
牛奶公司在中國的零售店僅得萬寧,透過收購永輝,不但可即時獲得「現成」的零售網絡,更從中學習地頭蟲的經營模式,避過水土不服的陣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