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今天幾位主管香港事務的中央官員會向泛民主派議員傳遞甚麼訊息,沒有人能確定今天的會面是北京?政改落閘前的「公關騷」還是真正有商有量的會談。重要的是泛民主派議員能守住底線,堅持沒有篩選和符合國際標準的特首普選方案。只有這樣,政改才有前進的可能;只有這樣,香港才有可能真正走出過去幾年的死局,重新上路。
毫無疑問,政制原地踏步是個極壞的選擇。這樣的困局不但挫折了市民對普選的訴求,不但令市民失望及沮喪,更會令社會的內耗、空轉加劇,更會令不同利益及爭議無法在體制內解決,更會令社會進一步走向兩極化。但是,引入一個「假普選、真篩選」特首選舉方案情況更壞,因為它不但難以解決上述的問題,不僅無法建立特區政府的公信力及權威性,反而進一步令政治權力向親中建制派傾斜,進一步削弱政府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及認受性,令爭議及分歧更不可能消弭。試想想當政府每項政策、每個施政都變成「反佔中大聯盟」式的操作,為求達到政治目的不擇手段時,社會怎可能不進一步撕裂,政府威信怎可能不受重創?
更可怕的是,一場「假普選、真篩選」對社會風氣、政治文化以至下一代的教養及發展都有災難性的影響。不管是四十後、五十後、六十後還是八、九十後,不管是哪一個年代的港人,都對指鹿為馬,顛倒是非黑白深惡痛絕,都會在日常生活中嚴詞痛斥,不讓這樣的風氣滋生蔓延。可「假普選、真篩選」的核心思想就是指鹿為馬,就是要全港市民認同、接受篩選就是普選,假普選就是真普選,我們再願意溝通,再願意有商有量也不可能低首下心接受謊言,也不可能墮落到認同黑就是白、鹿就是馬吧!一旦我們居然選擇先「袋住」假普選,把它當成落實了《基本法》45條的目標,那整個社會、整體政治文化便會變得是非不分,唯有權勢者作主。到時候我們也沒有再有臉目教下一代辨別黑白是非,因為我們從接受假普選的一刻已放棄了對是非黑白的堅持!
知情人士說,北京希望設定不合理的提名門檻,「先篩選後普選」是因為國家安全的考慮,是因為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西方大國以至亞洲鄰國如日本對中國的崛起心懷戒懼,力圖遏止,她們大有可能借香港影響內地政治穩定,甚或把香港變成顛覆中國的基地。因此,北京需要牢牢控制普選過程,避免選出一位對抗中央政府的特首。
表面上看這番話好像語重心長,很有道理;實際上這樣的憂慮不過是托詞,不過是合理化篩選的狡辯。上一回北京把香港說成是「顛覆基地」是1989年六四鎮壓後,當時同樣是為了壓制洶湧的民主聲浪,同樣是為了拖慢民主發展步伐。回歸後頭十年政制發展幾乎毫無寸進正是這種心態下的結果。可事實證明過去二十多年來香港絕不是甚麼顛覆基地,從來沒有威脅過內地的安全與穩定,這就說明搬出「顛覆基地」論只是為了加強控制,只是為了維穩。
更何況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已不再是事事仰賴西方的發展中國家,而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並可能在幾年內超越美國成為經濟一哥。她的軍事力量同樣快速上升,儼然成為東亞地區一哥,威脅鄰近國家。在這樣的形勢下,不要說小小的香港動不了她,大大的美國也不願意正面跟她對抗。所謂防止「顛覆」論根本站不住腳,根本是杞人憂天。提出這種說法的真正原因只是為了保持控制權,要令香港留在聽話的人手裏。
不管北京打的是甚麼算盤,不管親中團體及建制派有甚麼打算,我們在真普選的問題上都不可能讓步,我們都不可能為「假普選、真篩選」護航,游說市民接受,因為這不僅對不起港人,對不起這個城市,也對不起自己!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