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淋冰 警員「開槍」(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局長淋冰 警員「開槍」
(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兩則報道,前者放在政治八卦版,後者只是採訪警察演習的記者的一篇三百多字手記。但它們反映了一些其實很嚴肅的問題。
先說蘇錦樑淋冰水。對於「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這項籌款活動引發的熱潮,我沒有意見,也無意加入那些「會否嘥水」之類的討論。但昨日蘇錦樑淋冰之後的幾句說話,卻觸動了我這類電視觀眾的神經。
蘇錦樑今次是應王維基的挑機而淋冰。王維基日前率港視員工一同淋冰,並向他口中形容為「恩重如山」的蘇錦樑下戰書。蘇錦樑應戰並通知新聞界採訪,淋冰後他說,王維基「言重」了,他希望今次活動能令大家「冰釋前嫌」,即使意見不同也能彼此諒解和溝通,政府只是按程序和制度做事,云云。
蘇錦樑可能是說笑。不過,有一點他應該弄清楚,「冰釋前嫌」可以用於私人恩怨,但不能用於公共政策。電視發牌是公共政策,政府拒絕發牌予香港電視,背後牽涉政治打壓、言論空間、創意產業發展等等的重大議題。大家更加不會忘記,梁振英政府拒發牌予港視,不是「按程序和制度做事」,而是「不按程序和制度做事」的結果。
今天香港人打開電視,仍然只得無綫、亞視兩個免費電視台的選擇。這筆賬,絕對不是一句「冰釋前嫌」可以抹掉,也不能因為局長做了慈善而一筆勾銷。有些gag,逆民意的政府及其官員不宜搞。
※※※※※※※※※
前日,在曾偉雄到場督師下,逾千警察在警校內演習對付佔中。演習沒有開放予新聞界採訪,一些記者在警校外高位觀察拍攝,其間卻拍得一名警務人員向着記者群,以手勢作開槍狀。
報道出街後,廣受網民討論。有人認為記者小題大做,警察又不是以真的配槍指向記者。但據現場採訪的記者描述,對方雖然只是作狀,但似乎是帶有敵意。若然屬實,那至少反映個別警務人員的心態很有問題。
警務人員執法的準則是對方的行為有否違法,不應受對方的職業、崗位或場景中的角色影響。一個先入為主敵視記者或者社運人士的警察,執法的公正性自然成疑。而且,警察是講究團隊的紀律部伍,上級的指令固然主導下屬的行動,同袍的情緒也會互相影響。作為武裝力量,在千鈞一髮的行動現場,不自覺的敵意也可能造成執法偏差,後果可以很嚴重。
警方昨晚表示會嚴正跟進事件。但歸根究柢,前線警務人員膽敢公然向記者作狀「連發三槍」,難道與曾偉雄等警隊高層早已毀掉政治中立防線、破壞警隊風氣無關?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