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半新股爆煲非新鮮事,但近日出事的諾奇(1353),其案情之離奇,堪稱近年經典。諾奇自7月中爆出老闆丁輝失蹤後,從公司過去一個月「擠牙膏式」披露,展示出丁輝及一班親友如何在上市半年內掏空公司的四部曲。如今東窗事發,債主臨門,諾奇隨時清盤。
記者:吳綺慧 吳永強 林靜
諾奇去年底來港招股時,丁輝仍向本地傳媒侃侃談及集資後要開200分店的鴻圖大計時,原來「世紀大騙案」已經走出第一步。諾奇今年1月9日掛牌,成功抽水3.25億元。但錢到手後,卻沒有用來開店,反而在上市後18日開始,多次從公司的香港銀行戶口轉賬到內地戶口,涉資逾1.6億元。
這筆資金屬於公司內部轉移,本來問題不大,但據公司通告披露,丁輝與妻子陳瑞英、妹妹兼諾奇非執董丁麗霞,妹夫丁鴻鳴及其父親丁金表等,去銀行借錢合共約4.9億元,且在未獲公司授權下,便以諾奇存款作私人貸款的抵押品。踏入7月銀行未收到還款,於是將抵押現金用作償還部份貸款,不但連累諾奇將餘下5.7億元債款孭上身,更被福州法院頒令凍結銀行存款470萬元。除了上述的糊塗賬,丁輝在1至4月多次把約8,300萬元上市公司資金,私自轉移至一間BVI註冊公司,至今下落未明。
傳以高息呃同鄉投資
丁輝夫婦在7月底「被發現」失蹤,綜合來自福建企業的消息透露,當地有傳聞指丁輝在公司上市後,曾以月息逾數十厘回報誘同鄉及合作夥伴「共同投資」某個項目,但其實用來為私人業務「科水」。又有傳聞指上述「民間集資」所得,是用作清還丁輝夫婦賭債,但以上消息均未經證實。
丁輝「完美」示範掏空公司四部曲,令投資者質疑一間上市公司資金竟如此輕易被人挪用,董事會及公司卻聲稱毫不知情。有曾於內地民企擔任財務工作的人士直言,情況遠較市場想像來得普遍,因近年上市的民企質素差參,企業管治水平低落,不少公司聘請回來的非執董、甚至財務總監,僅屬掛名性質,無任何實質監測權力:「那些公司只是需要一個CFO來啟動IPO進程,之後就負責搞compliance,和投資者溝通等,真正賬目根本唔到佢手。財務上話到事的人,是揸住條『鎖匙』的人,即只有老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