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促取消強積金
【本報訊】一旦落實全民退休保障,年輕人負擔首當其衝。27歲的Andy開設私人補習社,月入約一萬元。他說,在強積金以外再供1%,目前負擔不會太重,亦認同全民退保是將來退休的其中一個保障,但他擔心退保供款將來越加越多,促政府清楚交代退保計劃是否可持續,「計清楚條數係點,10年之後使唔使加,會唔會好似港鐵咁永遠有加冇減」。他指,最多可接受5%額外供款,又認為如長者有物業,3,000元應可勉強維持基本生活。
全民退保減輕供養父母壓力
任職行政工作的90後莫小姐雖支持落實全民退休,但抗拒額外供款。莫小姐月入14,000元,需供養家人,每月僅剩1,000至3,000元,認為現時強積金自願性供款5%已有壓力,若要另外供款1%,則合共「貢獻」近千元,更加捉襟見肘。她指,如落實全民退保,會對退休生活較放心,「3,000蚊唔算多,但起碼唔使執紙皮」,亦可減輕供養父母壓力,傾向從強積金供款中抽取部份撥入退保,甚至完全取消強積金,只供退保。
阿信屋老闆:不合理
【本報訊】退休保障研究報告提出的老年金方案,建議增設薪俸老年稅,僱主和僱員也須供款,近年冒起甚快的連鎖店阿信屋老闆、CEC國際主席林偉駿(圖)直言不合理,「資源唔夠,應該整體加稅」,就教育、醫療等,政府每年以整體撥款作開支。他認為若政府只向僱主和僱員「開刀」,憂慮會降低僱主招聘意欲,影響打工仔就業,建議擴闊稅基。
損招聘意欲 倡擴闊稅基
林偉駿強調,他認同要保障長者安享晚年,也不反對設立老年金,但認為安老政策應該從政府整體開支調撥資源,不應單向由僱主和僱員負責。
他指老年金方案是全民性質,擴闊稅基的做法更合理,故不反對增加利得稅、薪俸稅等,「賺到錢應該有責任交番多啲稅,作為社會財富重新分配,咁做仲合理,條氣都順啲」。
清潔工盼盡快落實
【本報訊】每個打工仔都渴望退休,但對「月月清」的外判清潔工蓮姐(化名)而言,卻是敢想不敢退。58歲的蓮姐月入7,000元,但要供養住老人院的丈夫,即使只吃鹹魚青菜,仍「一個仙都冇剩」,如要看醫生,更需問朋友借錢「頂住先」,目前幾乎沒儲蓄,因此不敢言休。她說很想留在香港,但現有津貼不夠生活,最終可能要回鄉投靠家人,希望盡快落實全民退保,維持基本生活,「我唔貪心,唔係要大魚大肉」。
「生果金邊夠食」
62歲的好姐(化名)同為清潔工,每月7,000元僅夠生活,因此空餘時間盡量做替工。她自言手腳已不太「聽使」,卻要全日在戶外體力勞動,最忙時做足12小時,「曬住梗係熱,但人窮就要做,多個錢傍身,儲多千幾蚊都好」。不過,她努力工作的成果,卻因多次轉工「沖走」大部份強積金供款,目前強積金戶口只餘萬多元,「兩個月都捱唔到」。她說至少會打工到70歲,「生果金邊夠食?有啲老人家80歲仲掃緊街啦」,直言「諗過執紙皮」。
主婦:徵稅原則不公
【本報訊】蔡太為照顧年幼女兒,放棄工作做家庭主婦,若政府落實全民退保,她到65歲每月可獲3,000元,但她強烈反對額外收老年稅,「強積金(MPF)唔係保障退休生活咩?有乜理由要再供款,如果強積金冇用,不如分番啲錢畀市民」。
「係唔係強積金冇用?」
現時本港有52萬名30至59歲主婦,她們無強積金保障退休生活。蔡太說像她一樣的主婦因要照顧子女而不工作,對社會也有貢獻,若政府落實全民老年金,沒有供款的主婦也應有份。不過,蔡太反對開徵老年稅,她指強積金是保障退休生活,若加徵老年稅,「係唔係強積金冇用?𠵱家仲整多個,每月3,000蚊又唔係多」 。
根據建議,月薪兩萬元及以上打工仔每月供款2.5%,上限12萬元,即收入越多供款越多,但每月老年金劃一。蔡太丈夫現時月入約四萬元,倘政府落實老年稅,屆時需月供1,000元。蔡太批評徵老年稅原則不公平,「戥啲高收入人士唔抵」,「又要租樓又要生活都儲唔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