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券商的恒指目標都可以吹到上五萬點的時候,股份上升,似乎唔再需要咩具體理由。以百麗(1880)為例,其基本因素無大改善,但該股由6月中至今,已累漲近三成。嚴重落後的恒指成份股,在芬佬追緊恒指weighting的情況下,都稍見反彈。唔怪得已無晒catalyst的利豐(494),最近市場的詢問度亦有改善迹象。
市場上很多所謂turnaround,其實並唔係業務復蘇。如陷入谷底多年的百貨股百盛(3368),當全世界幾乎一致睇「sell」的情況下,它上半年卻交出了一份遠超預期的業績,半年盈利達全年預測七成。百盛57間百貨店中,仲有17間蝕緊錢,表現好轉,唔係生意多咗,而是公司輸咗N年錢,終於有百貨店可以在唔使罰租畀業主的情況下,關門大吉,真正做到「輸少當贏」。公司仲擺明會繼續用呢個策略,以關舖為未來主要增長「亮點」之一。
百盛有趣的地方,是公司以往經常被投資界詬病,指大部份分店都是租回來,非自置物業,不及其他百貨股有「磚頭」咁值錢。但現時卻由於百盛無自置舖,才可以無包袱地cut loss。弱點忽然變賣點,相當諷刺。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