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永遠是一體兩面 (自由撰稿人 鍾政碩) - 鍾政碩

言論自由永遠是一體兩面 
(自由撰稿人 鍾政碩) - 鍾政碩

近日多位政要權貴高舉言論自由為其政改言論保駕護航,經常強調法律賦予他發表意見的權利云云。老實,從來只有建制向大眾加諸言論限制,大眾向權貴的批判批評連頭髮也傷不了一條。而權貴任何時候都可以暢所欲言,加上坐擁幾乎被建制壟斷的傳播渠道,他們的信息無論如何也能夠充斥整個傳播環境,有如近日落幕的反佔中遊行廣告,想躲也躲不了。
建制口說擁護言論自由,其實心底裏追求的還是相對主義,甚麼價值也可以隨意演繹,甚麼也沒有對錯。把相對主義抬得高高的,主要是厭惡被人批判批評,其次是用作避免與對手辯論的主要藉口。一旦被攻擊理解片面邏輯錯誤,立刻搬出言論自由作為擋箭牌,然後繼續大放厥辭。例如藍鴻震說反佔中是意見表達,葉劉淑儀指出普選沒有所謂國際標準等。言論自由確實保障任何人的發表自由,但不代表可以以此禁絕一切反對聲音,把批判視作言論打壓。
他們這樣害怕辯論與其所持的論述觀點有關。他們的觀點通常經不起辯論的洗禮,當大家就議題進入公共討論,辯論間把論點逐一梳理之餘,亦嘗試追本溯源找尋主張背後的基本理據。追求普選是社會共識,但一進入關於提名權的討論,建制永遠難以就篩選提出合理解釋,單純以每個國家也有各自的選舉辦法就輕輕帶過。更經常的就是訴諸基本法,把守法與否劃作唯一準則,但從來不觸及法律是否合理這個敏感問題。以佔領中環為手段的公民抗命相信大家都不願看到,但建制只能不斷在經濟破壞力上與泛民纏繞,因為他們深知繼續討論下去便要回答為何要否決一個對所有人公平公正公開的特首選舉,深入討論只會逼他們進入道德死角。
當他們訴說泛民主派站在道德高地時,永遠看不了自己偽善的一面:他們既要向政治現實無條件屈服,又要搬出一些口號式的道德理由說服公眾;當自己可以壟斷傳播環境使其充斥傾向建制輿論,又迴避是否打壓對手發言空間的控訴。建制口號回歸原點又是訴諸人的直覺及恐懼,詳細不贅述可參考筆者前文。反佔中精英把「保和平保普選反暴力反佔中」十二字真言掛在口邊,單純把口號變成理由,表面上振振有詞,實質除了和平之外,仍未搞清普選佔中是何等概念,也梳理不到佔中如何與暴力有所扣連。最後十二字真言成為建制的集體創作自我定義,通過報章電視電台等傳播媒體向外極力宣揚,淪為終極幻想貽笑大方。套用周融所說,難道參政也要回答三十條問題嗎?難道做議員要知道伊波拉的方程式嗎?建制精英確實不需要,看看周日維園球場上如此有組織地被動員的七彩軍團,其實連政治倫理及常識也可以拋棄。
言論自由永遠是一體兩面,當有自由發表任何言論時,也同時要接受別人對言論的批評或挑戰,否則社會只有立場宣洩,沒有真正的公共討論意見交流。香港撕裂箇中原因是建制精英永遠不肯就重要政治議題正面辯論交鋒,永遠以發展至上的經濟論述作任何問題的靈丹妙藥,(預料)佔不了上風就把言論自由拿來就用,迴避所有不利言論。

鍾政碩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