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前年底被紐約州金融服務局(下稱紐金局)指控協助受制裁名單國交易,被罰3.4億元(美元.下同)後,渣打集團(2888)兩年內再被該局狙擊,昨達成和解並支付3億元(約23.4億港元)罰款,罪名乃其紐約分行反洗黑監測系統未達美國尺度。令人意外是,今次渣打(香港)數百個以美元結算的小企賬戶亦受牽連,被當局限令45天後暫停經紐約結算。
記者:劉美儀 董曉沂 周燕芬
本地監管舵手金管局為保金漆招牌,罕有曲線「還擊」,強調事件「不反映渣打香港在反洗黑系統及監控措施上有缺失」。該局指,雖然在監管過程中亦發現渣打香港有一些可待改善之處,但「並不構成重大監管關注」,又重申和解協議,是基於渣打紐約交易監測系統未符美國當局要求,暗示並非本港系統「出事」。
金管局:非港區缺失
金管局相信,渣打香港部份小企暫停美元結算服務,與香港佔集團最大市場份額,故成為渣打紐約美元交易最大源頭有關。惟該局會持續對渣打香港監管審視,並敦促配合紐約提供協助。
渣打香港發言人補充,受影響的數百個小企賬戶,只佔整體客戶基礎「低於1%」。公佈指,集團會通知受影響客戶,並盡快實施修正措施,同被限令30天內暫停紐約結算的阿聯酋若干中小企,集團正尋求撤出相關業務。
據悉,今年已接連向5、6間(包括渣打)非美資國際金融機構,作出指控及罰款的紐金局,明白渣打事件關鍵,源於紐約分行反洗黑監測系統未達當地標準,但和解協議卻將渣打香港部份小企客戶經紐約的美元結算,與地緣風險偏高的阿聯酋客戶,同置於潛在高風險客戶交易之列,似有借香港市場形成個案,以便向渣打「祭旗」之嫌。
與前年首次被紐金局指控,港英市值單日蒸發近千億港元不同,因是次消息早已預期,故股價昨變動不大,本港收報158.1港元,微跌0.25%,倫敦則跌穿158元。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認為,事件難免對渣打信譽有影響,持有渣打戶口受牽連的小企業,需將原本經該行進行的滙款,轉往另一銀行戶口辦理,或因此延遲支付或收取貿易款項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