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智慧:預防大腸癌要訣

保健智慧:預防大腸癌要訣

大腸癌在2011年首次超越肺癌成為本港最常見癌症,共錄得4,450宗新增個案。當中超過九成患者年齡在50歲或以上。此外,大腸癌在致命癌症中排第二位,共有1,904宗死亡個案。隨着人口老化,預計大腸癌的個案數目將會進一步增加。預防大腸癌刻不容緩。

持續腹痛應盡快求診

早期大腸癌可能沒有任何病徵,常見不適包括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改變,例如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大便出血或有大量黏液,大便後仍有便意,腹部不適,如持續疼痛、腹脹或絞痛,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若出現以上病徵,應盡快求診。
有腸癌家族史、患有遺傳性的腸病、大腸長期發炎、過往有大腸瘜肉等的人士,以及50歲或以上男性,患上大腸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另外,許多大腸癌的風險因素均與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重要的是可以改變過來,包括飲食中的纖維含量不足、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缺乏運動、肥胖、飲酒和吸煙。
要預防或減低患上大腸癌風險,可以實踐以下的健康生活習慣,包括:
-多吃全穀類、豆類、水果和蔬菜等高纖維食物
-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食
-恒常運動,每天最少做30分鐘中度運動
-保持健康體重及腰圍,以體重指標*介乎18.5至22.9之間,以及男士腰圍少於90厘米(約36吋),及女士腰圍少於80厘米(約32吋)為目標
-避免飲酒
-避免吸煙或戒煙
*體重指標的計算方法:
體重(公斤)÷[身高(米)]2

撰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
隔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