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擬用多仔丸、乳癌藥 治療伊波拉

港擬用多仔丸、乳癌藥 治療伊波拉

【本報訊】西非伊波拉至今已奪去逾千人性命,面對高致命性病毒,多種試驗性藥物獲准在病人身上使用。本港衞生署已聯絡4款治療伊波拉藥物及3款預防疫苗的製造商,但傳染病專家袁國勇透露,由於本港伊波拉風險低,藥廠拒絕提供藥物,本港若出現確診病人,會使用治療不育的「多仔丸」,及乳癌藥「雌性荷爾蒙受體抑制劑」治療患者,但由於從未在人體試驗,用藥前需獲道德委員會及病人同意。

藥廠拒絕提供藥物

西非伊波拉疫情仍未受控,今年3月至本月13日,幾內亞、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及塞拉利昂,已確診2,127宗伊波拉病例,其中1,145人死亡,死亡率達54%。衞生防護中心轄下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昨開會,討論本港防控措施,中心總監梁挺雄表示,本港出現伊波拉風險仍然相對低,會繼續採取嚴格防控措施,包括在口岸識別懷疑個案。
科學委員會主席袁國勇表示,本港現時問題是一旦有輸入病例,或醫護人員不慎暴露於病毒下,如被病人體液濺入眼鼻等,本港並無有效藥物治療。他指,目前治療伊波拉的藥物有限,如曾於美國用於治療染病醫生及傳教士的實驗性中和抗體,現已無存貨,至於5,000劑疫苗已運往非洲,香港無法取得。
科學委員會建議,本港一旦出現病例,會使用現存、治療不育的「多仔丸」及治療乳癌的「雌性荷爾蒙受體抑制劑」,醫治伊波拉病人。袁指出,文獻記載,藥物在試管及老鼠實驗中,能干擾伊波拉病毒進入細胞,染病後越早用藥,劑量越高,治療功效越高;現時癌症病人也會使用高劑量藥物,副作用有作嘔及暈眩等,但安全性高。他承認藥物從未進行人類臨床實驗,在人體只能說是理論上有效,使用前需獲病人及道德委員會同意。
至於將於西非返港的紅十字會人員,當局會在機場為他們進行檢查,並會進行醫學監察。此外,內地亦加緊伊波拉防控工作,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進行演練,利用負壓隔離擔架搬運確診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