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家文報道】政府委託港大教授周永新進行的退休保障研究報告今日公佈。據了解,報告建議落實全民退保,不設入息及資產審查,年滿65歲長者每月可領取約3,000元。最受關注的融資問題,報告建議政府、僱主及僱員三方供款,包括將強積金僱主及僱員供款比率0.5%作供款,並增加利得稅不少於1%。報告也建議另增設稅項作供款,料惹起商界及中產強烈反對。
扶貧委員會今午召開特別會議討論退保研究報告,報告同時提交立法會,並於會後上載扶委會網頁,讓公眾閱覽。消息指,報告就坊間六個退保方案作精算研究,包括團隊建議的「老年金方案」。但最終建議內容,則傾向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的方案,即免經濟審查,年滿65歲長者每月可領取約3,000元養老金。
建議由三方供款
至於「錢從何來」,報告建議由政府、僱主及僱員三方供款。政府方面,據悉,現時長者綜援、生果金及長者生活津貼每年合共約300億元開支,已足夠向全港65歲以上長者每月派發1,500元,將全數撥作供款;另額外注資約500億元。目前強積金僱主及僱員供款比率為月薪5%,當中0.5%會撥作供款。但據悉,為免影響強積金發揮退休保障作用,報告同時提出另增設稅項作替代方案。
為維持財政穩健,報告也建議向商界「開刀」,提出增加利得稅不少於1%。報告推算若結合三方供款,政府財力承擔最少可應付至2042年。報告分析坊間的六個退保方案,其中四個不設經濟審查方案,料實施後1至15年內會有結構性赤字,即支出多於收入;另兩個設審查的方案,分別在2042年和2050年出現負結餘。但無論有否設經濟審查,退保都會加重公共開支,料政府結構性財赤提早於15年內會出現。
香港總商會總裁袁莎妮憂慮,隨人口老化和勞動人口下降,政府的財政穩定性存疑,屆時供款人少,申領者多,加重下一代財政承擔,「人人老咗都有錢派,有冇咁嘅需要?啲錢喺邊度嚟?」她認為退保是扶貧措施,應針對幫助有需要的長者,需有經濟審查,反對增加利得稅,並告誡政府:「唔好不切實際提升公眾期望」。
研究報告部份建議內容
三方融資:
政府:
將現時長者綜援、生果金及長者生活津貼每年合共約300億元開支撥作供款
額外注資約500億元
僱主:
現時強積金僱主供款比率0.5%撥作供款
僱員:
現時強積金僱員供款比率0.5%撥作供款
加稅:
增加利得稅不少於1%
若不改動強積金比率,則建議另設稅項作退保供款
資產審查:沒有資產審查,年滿65歲長者可申領
退保金額:每月約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