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領隊在季中被解僱並不出奇,但球隊在開季前兩日突然易帥,就顯然有點不尋常。上季成功化腐朽為神奇,協助水晶宮逃過降班厄運,並以第11名完成球季的普利斯,在新球季首戰對阿仙奴的前兩日,突然「劈炮」離隊,確是耐人尋味。
普利斯在去年11月上任時,水晶宮僅以五分排在聯賽榜尾,他接手後球隊馬上脫胎換骨,在餘下29輪比賽取得13勝5和11負,得勝率高達44%。普遍相信,普利斯突然辭職,是因為他在增兵問題上與球會主席巴利殊出現分歧。
有別於一般球會主席,巴利殊亦是水晶宮的班主之一。該隊幾年前曾申請破產保護,要靠巴利殊注資才得以度過難關。
足球世界分別有球迷、球員、領隊與班主等不同持份者,他們在球會內有幾種不同角色,而且往往存在利益衝突與矛盾。
球迷最希望自己擁戴的球隊每季都買入頂級球員,贏得各項錦標,又要保持季票與球隊商品售價低廉;球員盼望一份高薪長約;領隊要求球隊話事權,特別是球員買賣的最終決定權;班主則講求投資回報,追求每季錄得盈利,取得歐洲賽資格,甚至是贏取一些錦標。
在水晶宮的個案中,巴利殊明顯崇尚審慎理財哲學,希望減少在球員及球會基建設施上的支出,尤其是水晶宮曾面臨破產,令他堅持控制球會支出。
普利斯就希望一鼓作氣,領軍再上一層樓。他此時離隊,並不會對其聲譽構成打擊;反之,若然該名56歲教頭勉強留任,而球隊又因為未能落實其鴻圖大計,而導致成績滑落,他的威名就難免會受到損害。畢竟,水晶宮的規模不能與阿仙奴、熱刺,甚至是阿士東維拉相提並論,普利斯離隊尋求更大發展,屬人之常情。
說到底,足球今時今日已發展成一盤大生意,每個持份者都捍衛着自己的利益,可以肯定,這種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常見。
劉民輝
數碼通創新服務策劃總監
http://www.twitter.com/chrismf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