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嗚的群眾演員 周融的伊波拉程式(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鳩嗚的群眾演員 周融的伊波拉程式
(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香港人俗稱為「茄哩啡」的臨時演員,在內地叫作「群眾演員」。但經過反佔中遊行之後,我認為,「群眾演員」在香港有了全新的定義,就是指那些在政權操弄建制動員的政治運動之中,扮演群眾的人。
現在採訪建制派動員,要派記者放蛇參加社團的群眾演員招募,已是香港新聞界的常識吧。因此,多家傳媒包括《蘋果》、有線電視等等,前日都分別直擊了各大小社團、同鄉會群眾演員如何吹雞、出發、分錢。過程雖不是首度曝光,但仍然趣味盎然,而且發人深省。
例如,有線電視記者混入河源社團總會的群眾演員隊伍,揭發有社團大花維穩費,卻毫無衡工量值的概念,「唔使遊行都有錢分」,以致不少人報大數。有隊員又為放蛇的記者抱不平:「二百蚊你都制?食你三百蚊,五百蚊一個人㗎。」「冇飯食?你個團體好犀利,食水好深喎。」這位阿叔似乎是資深群眾演員,否則怎有這樣的經驗之談?臨解散分錢時,有線又拍得幾個判頭內訌,為分三百八定三百五拗數。過程完全反映維穩費這盤生意如何過水濕腳、層層剝削。
至於演員的演出質素,就參差了。那個被問到遊行目的時,用普通話回答「鳩嗚(購物)」的女士,旋即為香港創造了最新潮語。但她究竟是缺乏演員道德以致不按劇本演出,抑或收了錢仍玩嘢,作無間道顛覆性即興行為藝術表演,那就無從稽考了。
不過,我認為最奪眼球的,是其中一位隨媽媽來遊行的男孩。他在鏡頭前搶着回答記者:「我哋係支持中國嘅普選」。看來,他可能是李怡的小讀者,明白北京想在香港推行的,就是「中國式的普選」。至少,他比周融「伊波拉方程式」的回應來得有智慧、有深度。
這次遊行的看點,除了群眾演員當日的演出,還有就是各社團遊行翌日在幾份報章刊登的廣告。例如香港深圳社團總會以「無懼日曬」為題,在《東方日報》刊登全版廣告,圖文並茂顯示社團如何浩浩蕩蕩參加遊行。經民聯在《文匯報》的全版廣告,則以照片為主。但它們都有幾個共通點:一、內容必定說明該社團前日動員了多少人參加遊行;二、必定有社團頭目身體力行上街的相片,以及他們反佔中的肺腑感言。
這又是一筆維穩費的支出。一些香港人可能疑惑,為甚麼要登這些廣告?同行C告訴我一則小故事,可說明一二:日前,某社團要員打電話給他,央求他無論如何都要報道其社團參加遊行,「最好點都登張相,寫好寫衰都冇所謂。」C任職的不是建制派傳媒,但對方不介意報道負面,只要見報就行。
有人說,不明白周融之流為何這樣「肉酸」?從C的故事,可見這場大龍鳳根本就不介意醜態盡露,只要阿爺收貨,幫閒鑽營的這盤維穩生意,仍然長做長有。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