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診斷學障童

新工具診斷學障童

【本報訊】衞生署聯同專家學者經5年研發,推出首套本地學前兒童綜合發展診斷工具,融入廣東話及本土文化,為3至6歲懷疑有發展障礙的學前兒童評估及診斷,以及早跟進治療,年底起將為合資格人士提供使用培訓。

針對廣東話語法

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顧問醫生李敏尤表示,《香港學前兒童綜合發展量表》針對廣東話語法及詞彙等,評估兒童語文能力,同時亦加入本地元素,「好似一啲交通規則、社交情景題」,更要求兒童直接回答涉及社交的提問,多方面診斷是否患有發展障礙。
李敏尤指,以往本地沿用外國的診斷工具,但東西方兒童成長的背景及文化存在差異,「外國小朋友多戶外活動,香港小朋友就好早學寫字,大小肌肉發展已經好唔同」。
衞生署已為量表進行兩次多階段抽樣測試,及一次全港性的隨機測試確定成效。
署方年底起,將會為政府300名合資格的兒科專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及教育心理學家提供培訓,私人執業者亦在參與培訓後以成本價購入使用,未來會收集意見及分析臨床數據繼續改良。
新量表通過認知、語言、社交認知、大小肌肉等7個主要成長發展範疇作評估,每套含圖冊及使用手冊等工具,成本約8,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