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薄餅外賣,幾乎是家有波牛的怪獸家長的假期指定動作。新聞說,有人向薄餅店落柯打,說好會到般咸道自取。接線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問「屬哪個大區?」對附近的香港大學和英皇書院等位置一概懵然。食客這才醒起,接線生一開始便問「家用電話幾多號」,這是本地不常用的口吻,這才幡然大悟,接線生是內地人!而這家有23間分店的薄餅店承認,為降成本,近年把接線服務搭通了廣州天地線。哎,還好在,廣州人暫時撐住了廣州話,死守住全面煲冬瓜的龍門,否則,香港營運成本,沒可能減,要減,就要所有食客自動轉台。以CCTV語言落單,Margherita女王薄餅會變成什麼?在十二吋薄批中,撒滿了厚厚的爾、芙、斯、頓、索……住在西半山屋蘭士里的客人,捲住舌頭勉強落了單;阿畢諾道那位食客沒那麼好彩,薄餅送去了摩羅廟交加街。
廣東話,只有香港和廣州固執地死撐住,但在GDP壓力下(經濟學者又試篤數,唔講普通話每日會損失N個億),遲早迫住一國一話。廣東話,袋住先,能袋得幾耐?不要問習總,問以個人身份說流利普通話的梁生,幾時簽名反Canto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