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興高采烈,加入了一間本地startup,才剛一個月,就辭職了,原因是,創辦人要求每日由朝做到凌晨,一星期七日如是。
在startup界,工時短的創辦人好少見,想短,就無謂做startup自討苦吃。工時太長的好多,創辦人碰面,時常呻日忙夜忙,而我信的確是實情,尤其是第一次創業的,好似第一次生仔,寧願過份關注緊張,很正常。自己做startup頭幾年,幾乎無放過假,去旅行都是機不離身。
Startup如跑馬拉松
努力不等於要一日到黑都工作,但好多時卻將兩樣混為一談,點解?我估,是因為未摸清着力點。你好想贏,但又想不通點樣贏,唯一想到可以操控的生產要素,就是工時。於是就專攻工時,希望靠工時殺出條血路。工廠工可能可以,但做startup,成功要素好多,工時只是一部份,單靠蠻勁好難贏。
工時同努力畫上等號,例如有些公司,明明是做用腦的工作,卻規定每日至少做幾多個鐘,不是因為變態,而是話事人搞不清點樣量度各人的貢獻,惟有用最原始而又最粗疏的工時,作為表現的準則。
不是說做startup應該好悠閒,做得startup,團隊上下,比一般人工作上心,必要時在正常時間之外工作,好正常。重點是,去到幾盡。每次通頂,總會透支,第二日精神都會差一點,長期透支,借來的時間總要還,越借得勁越還得快,就如朋友被迫踩盡油一星期七日,一個月就跟另一位同期加入的同事投降辭職了。隊員相繼透支離隊,肯定對公司不是好事。
當然總有特殊情況,是必須要死衝一段。當年蘋果開發iPhone,為了搶智能手機頭啖湯,臨推出的一年多,負責團隊人人天昏地暗,最終成功打下一片江山,但背後有人做到精神崩潰,有人妻離子散,結果大量人在產品出街後離開,留下來開發第二代的只有少數。
另一例子是Pixar。製作Toy Story 2的時候,因為某些計算錯誤,前期做慢了,後段要趕出街,於是成間公司死趕爛趕,終於趕得切,但對團隊的傷害太大,後遺症太多,差點埋葬了公司,創辦人痛定思痛,向團隊誓神劈願,自己往後的任務,是盡一切辦法,令同類事件不再發生。
Startup是場馬拉松,無論是因為不知道是馬拉松,或者知道但未掌握到收放技巧,總之當短跑去衝,就好難去得遠。
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