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 李國能的諍言怎能不聽! - 盧峯

蘋論:
李國能的諍言怎能不聽! - 盧峯

實在不明白那些搞「反佔中」遊行的頭頭們有甚麼值得高興,有甚麼值得興奮;更不知道他們憑甚麼可以趾高氣揚,不可一世。他們辦的是一場內地式的政治運動,不是自發性的公民運動。他們的遊行要以大量不同的名目與藉口「促銷」,還要附帶膳食、旅遊車接送及其他好處,當中的「水份」,當中的雜質真可說多不勝數。而為了辦這趟「表態」大遊行還得把向來政治中立的公務員、紀律部隊及其他制服隊伍牽扯進去,還得損害特區政府政治中立的良好傳統。
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動員了不少人,換來的卻是不盡不實充滿水份的民意,帶來的卻是對香港優良制度及核心價值的損害,還有加劇社會的分化與撕裂。一眾「反佔中」頭頭們該好好反省才對,有甚麼值得高興、興奮呢?對北京高官而言,這樣的民意有甚麼作用呢?
近幾天以來,北京最有必要關注,最需要重視的聲音肯定不是昨天「反佔中」遊行的雜音,而是兩位現任及前任首席大法官對「一國兩制白皮書」的意見。他們若真的希望香港長治久安,真的希望一國兩制運作暢順,就應當仔細咀嚼兩位法官的金石良言,好好接受兩位法官的建議,不要再衝擊司法獨立及法治這塊香港社會的基石。
前首席大法官李國能先生自從卸任後一直保持低調,依循司法界一貫的優良傳統保持政治中立及獨立,不介入任何政治、政黨活動。但北京發表的「一國兩制白皮書」直指法官是治港班子的一部份,又要求法官要愛國明顯是對司法獨立的衝擊,明顯是對法治的扭曲,李國能先生上星期五便在報章撰文,有理有節的作出回應,以澄清「白皮書」帶來的扭曲與混淆,以表明自己對法治及司法獨立的堅持,以支持本地法律界及司法人員繼續維護法治及司法獨立。
根據李國能法官的說法,「白皮書」把法官列為治港者"those who administrate Hong Kong"是不幸及不適當的,因為根據分權原則,司法機關不是行政機關的一部份,法官更不是行政機關成員,不擔負甚麼治港任務。把法官列為「治港者」只會混淆了角色身份,影響司法機構的獨立形象。而在法官應否愛國的問題上李國能法官說得更鏗鏘有力,他清楚說明「法官沒有任何主人,無論是政治上或其他方面,他們只對法律本身忠誠,他們對社會的服務在於能夠根據法律,公平及不偏不倚地判決糾紛」。
「法官沒有任何主人,只對法律本身忠誠」正是司法獨立及法治的精髓,正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與制度優勢。一旦核心價值變質,一旦法官要戴上「愛國」的帽子,要在仲裁糾紛及案件時向某一方面傾斜,向某一方面靠攏,那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將蕩然無存,法官也再不能成為不同利益的公正仲裁人,不能再為社會爭議排難解紛,反而被捲進政治漩渦中,成為當權者壓制不同政見、政治力量的工具。為免香港的法制在「白皮書」下變色,為免香港法官在「白皮書」下變成內地的審判長,李國能法官作出了善意、及時的提醒,希望北京高層明白「白皮書」隱藏的混淆、不適當及危險,可以及時糾正過來;他也希望香港法律界及市民明白法治的真義,努力捍衞以免受政治或其他力量侵損。
李國能法官的言論瞬即得到不少法律界、司法界人士響應,包括現任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馬道立,他上星期六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在有關法治與司法獨立問題上他自己的看法跟李法官大致相同。換言之,兩位前任、現任首席大法官都提出了對「白皮書」的憂慮,都展示了對法治、司法獨立的堅持,都表明香港的法制及司法獨立不應受「白皮書」影響,北京高層官員怎能不好好聽聽他們的金石良言,怎能不重新審視「白皮書」的不合理與荒謬呢?
「法官沒有任何主人,只對法律本身忠誠」這樣的道理,北京高層官員聽得明白嗎?願意接受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