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護理情:同一屋簷下

醫管局護理情:同一屋簷下

母愛本是生命源頭,懷孕原是小琳人生最美滿的樂事。她和丈夫全家歡歡喜喜地迎接小生命的來臨,但自從小寶寶出世之後,初為人母的小琳,常常無故哭泣,情緒低落,並常會心慌心悸,卻又不知道害怕甚麼,對家中大小事務也提不起勁。
經丈夫和媽媽多番勸解,小琳見了精神科醫生。醫生診斷小琳患上了產後抑鬱,處方藥物給她平靜情緒,又安排精神科社康護士定期探訪,以便跟進康復進度。
精神科社康護士在一年多跟進和家訪中,細心聆聽小琳初為人母的憂慮,同時給小琳的家人灌輸精神健康知識和相關溝通技巧,並關顧小琳的心理狀況及藥物反應,與她分享初為母親後面對角色轉變,以及適應如何照顧小寶寶時所遇到的挑戰,肯定小琳在育兒上的付出,強化初為人母的滿足感。
小琳在家人和醫護人員心理支援下,成功克服產後抑鬱,重拾育兒樂。她慢慢重投社會工作,家庭與事業雙線發展,成為了一位精靈母親。有一天外出家訪時巧遇小琳,我很感恩遇見她和丈夫手牽手,推着小寶寶,臉上洋溢着無盡的母愛。見到她的笑容,我心裏也感受到她的一份喜悅。
作為精神科社康護士,透過家居探訪、電話問候、面談等,與復康者及家屬在同一屋簷下共享苦與樂,建立對復康的正面認識,是我永不言棄的使命。
撰文:東區醫院精神科資深護師莫佩玲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