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梁振英上場後,香港政界對立氣氛日趨嚴重,因梁及其背後政治力量抱着一種心態,就係泛民做初一,我哋做十五,口頭禪係「點解唔得」。你泛民做得,點解建制派就唔得,呢棚政治小學雞,搞出一壇小學雞政治,自己疏離香港中產主流。好似周日反佔中遊行,唔知畀佢嚇死,知就畀佢笑死。
如果建制派用群眾動員方式可以逆轉香港政局,民建聯及工聯會在歷次選舉中得票應早已超越五成,同理,梁振英在同樣政治力量支持下,曾發動過挺梁遊行,若果有政治效果,梁之民望早應脫離「表現失敗」之列。政改關鍵在於溫和中間群眾取態,而建制派群眾運動效果適得其反,令泛民溫和群眾感到厭惡。
本來群眾運動各有市場,但建制派一旦開動其群眾機器時,必定會出現「狀況」,包括招募職業示威人士,各系統組織由上而下強力動員時,令市民有「被迫」之感。更大鑊是來自左派基層團體,其口號、標語,群眾來源,均與主流本土社會格格不入。8.17反佔中遊行,本質上是「自High」式群眾運動,同歷次七月一日慶回歸及挺梁遊行無異,一般市民即使立場上不支持佔中,也不會參與8.17遊行,而以一千五百個建制派組織,包括同鄉會、街坊組織、文藝團體、政黨地區樁腳組織動員出來的群眾,不會對泛民政客及黨派產生任何政治壓力,令中間溫和派抬頭,最終不過係小學雞式鬥人多。而最荒謬的是政改根本唔係由公投或一次選舉去決定,唔係靠數人頭,而係靠政治精英之間幕後談判,明眼人一睇就會問:「晒馬嚟做乜?」
將政改扭曲為晒馬對決,根本無法促成妥協,反而令泛民內強硬派群眾更加強硬,而從中抽水得益就係梁振英,佢臨尾高調煞有其事簽名反佔中,就係想將8.17變為支持梁之行動。8.17後政府需要從泛民陣營中撬走五票,難上加難。
「鬥多人」係最粗糙嘅政治角力,政治是藝術,講求角色扮演、修辭技巧、傳意方法,判斷能力,猶如藝員歌星一台爛戲,靠世界Fans擧牌撐場,試問呢啲藝人,有邊個會真正受歡迎,得到群眾支持。當年2012政改,被何俊仁稱為「廢廢哋」嘅曾蔭權,都夠膽挑戰泛民高手,同辯才及民望均高佢一班之余若薇,進行了一場公開電視辯論,當然曾蔭權在辯論中一敗塗地,但至少佢仍然尊重文明之政治規範,嘗試用理性及論據說服泛民支持者。
時移世易,今日不論梁振英或林鄭,均躲在北京政治力量後邊,依附同鄉會、街坊會、書法曲藝粵劇太極班等左派基層群眾組織,搞政治搞到靠掹衫尾,一個冇官方身份、冇民意授權嘅公關佬周融,竟取代林鄭主導政改局面,實在可悲。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