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03年7.1遊行的歷史意義,在於壯大香港的公民社會,卻同時導致北京收緊對港政策;那麼,以昨日遊行為高潮的反佔中大龍鳳,則宣告中共幾十年來對港實行的統戰路線,已經崩析離散。
本來,一個社會存在不同立場的群體,是正常不過的;只要他們是自發表態,都是公民社會的一部份。但今次的反佔中運動,卻充斥社團利誘街坊遊行、企業威迫下屬參加的醜聞,事前甚至有人收到內地親友家鄉來電,動員上街,以至昨日的遊行奇形怪狀,有人甚至說是為了「購物」而來。
我不懷疑,香港確有為數不少的市民憂慮佔中,甚至反對以佔中來爭取普選。但昨日遊行的,卻有不少人是為了利益、擔心生計或受到壓力而被動員出來——遊行隊伍中的屋邨大媽,可能因為幾百元的車馬費或酒樓的海鮮宴而來;台上有頭有面的社團領袖,則放眼未來更豐厚的政治酬庸和經濟利益。
這種以龐大維穩利益支撐的「阿爺吹雞、建制晒馬」動員方式,在近年區議會甚至立法會選舉期間,港人已有所聞,但那畢竟是投暗票的選舉。現在恐怖之處,是這種建制動員首次用於人人表態、輪流過關式的群眾運動,意味着北京在位者為了統治需要,不惜付出撕裂香港的代價;為了打壓佔中,不惜鼓勵群眾鬥群眾的鬥爭路線。
上世紀過渡期初年,民主派是中共統戰的重點對象;許家屯就私下鼓勵李柱銘等組黨,甚至叫對方「錢不用擔心」。經歷六四、回歸再到董建華下台,北京對港政策固然已經改變。但由港人治港到西環治港,到現在擺明車馬,操弄過去十年刻意培植、由大大小小同鄉會、地區組織、商會組成,再加上既有左派政黨、工會的龐大維穩機器,赤裸裸地支持政權打壓反對派。只可以說,反佔中是這個操作的一次終極演出。
過去,這部維穩機器是暗裏運作。今次,張曉明卻公開讚揚反佔中是「做了件大好事」;梁振英在政府新聞處陪同下,通知記者採訪他「個人名義」簽名;更離譜荒謬的是,一直強調「政治中立」的警務處,昨日竟然聲稱反佔中遊行人數超過11萬,挑戰港人的常識。
大家都在等待,本月底人大常委就香港政改頒佈的決定。建制派內部有人大吹「須過半數提委支持才能出閘」的風聲,有人又公開說沒聽過。
實情如何,拭目以待。但至少有一點很清楚,反佔中大龍鳳的客觀效果是令香港更趨兩極,變相扼殺曾鈺成、羅致光等「溫和建制」、「溫和泛民」的空間。想爭取所謂泛民關鍵幾票支持「袋住先」,卻令他們將難以轉身。
長遠而言,中共允許寧左勿右的治港路線壯大,等同蠶食香港的公民社會。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破壞一國兩制。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