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物質富裕,不少新生代都被形容在溫室成長。有非牟利機構舉辦重現歷史戲劇工作坊,一班女童軍手執葵扇、鐵飯壺,踏上舞台時光倒流半世紀,扮演六、七十年代公屋居民,體會老香港生活點滴,學會珍惜眼前事。
12歲女童軍周津兒,在劇中飾演50年代出生的長女。家境清貧,為負擔病重弟弟的醫藥費,被迫放棄學業,到工廠當車衣女工。竹枕頭、鐵飯壺,這些道具都是舊香港的日常用品。拿着鐵飯壺扮演工廠女童工,2000年出生的鄧詠童別有一番滋味。「這種保暖飯壺好像不太保暖。以前沒有冷氣,只能扇涼。」
演活50年代基層生活
當年的屋邨廚房設在單位外,廁所需要共用,居民較多機會與鄰居接觸,鄰里關係融洽。13歲的胡琇棓慨嘆:「小孩們會一起玩,家庭主婦會向隔壁借鹽。和今天相比,我們甚至連鄰居的名字也不知道。」為了重現50年前的基層生活,參與者需到舊公屋活化而成的美荷樓生活館觀察,還搜集了大量舊照片,選材後化作戲劇片段。
工作坊由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舉辦。公衆推廣經理李靄慈稱,盼以戲劇方式引起年輕人對香港發展史興趣,理解上一代生活經歷,將過去與現在聯繫起來。戲劇導師黃碧瑤就指出,活動的重點不在演技,而在於小演員在排練和演出時,投入角色的經歷、思想和感情,從而探索上一代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