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亢奮高追與趁低吸納 - 利世民

利字當頭:亢奮高追與趁低吸納 - 利世民

昨天,是大奇蹟日的七周年紀念。話說當日的大Deep V,恒指開市20761,日中插水至19387,但後來一個直通車消息,反手收復一千點失地;之後兩個多月,一直衝上32000點。這種搵快錢的機會,十年一遇。上星期五,恰巧恒指又輕碰25000點;雖然只是輕碰,但是在臉書上,見到久旱逢廿露的奇境,值得記下一筆。
過去七年,在股市最賺錢的機會有兩次;第一次就是2007年大奇蹟日之後的兩個月,第二次是2009年3月至10月。錯過這兩次,如是者快要五年,其間港股不是沒有上落,只不過就算錯失機會也不覺得可惜罷了;有錢人都在磚頭搵食。香港的情況,還均衡一點。深圳河以北,有錢人寧願炒Bitcoin,也不買A股。過去幾年,我聽過不少股票行家說要準備轉行。最初傳出有滬港通,許多人都不以為然。直到7月資金開始流入,故事的說服力才慢慢浮現。「牛三!牛三!」這是上星期五臉書洗版時,我觀察到許多人的留言都這樣說。

資產沒有毒,只問價錢是否合理。再好的資產,瘋狂到一定地步,亦有支撐不住的日子。就算是樓市大好友,也不得不承認,香港樓市已在2012年見頂。若非辣招將交易凍結,交易成本太大,許多人沒有套現獲利,價格反映不了現實。現在所謂的成交價,根本反映不了現實。
凡是資產泡沫,最終都必然會令其他資產類別都有一定財富效應。2007年前,炒的是股票。2009年後,當旺的是樓。按照這個規律,下一輪當時得令,又會是股票。

現在應該入市嗎?有Holding Power的人,甚麼時候都可以買,守到最後一定不會輸。但死守的代價,就是錯過真正可以執平貨的日子。除非在2007年11月之前全身而退,否則在2009年初,又哪裏來的閒錢買股票?
真正賺大錢,要等到一街都是平貨之時。高追雖然亢奮,但賺錢永遠都是趁低吸納,就正如2007和2009年。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