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佔中對港最致命打擊(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反佔中對港最致命打擊
(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自從戴耀廷在其專欄寫到公民抗命為爭取真普選的重要手段,號召和平佔中以後,整個社會都為佔中這個議題團團轉,當中有人為了公民抗命已被捕,又或是為了支持佔中而遭到不同程度的威嚇;同時又有人發起反佔中而成了親北京勢力之盟主,達至他事業的高𥧌。可是,佔中和反佔中從根本上已是不同,不論昨天實質人數有多少。
佔中是一個由民間發起,以公民抗命爭取真普選的方式,當中需要參與者願意捨身犯法,犧牲其前途並留有案底,達至道德感召爭取更多民眾支持其理念。然而,反佔中一方雖然號稱是「民間」發起,但顯然是獲得香港和北京政府的祝福,資源無窮無盡之餘,亦獲得不少企業支持。地鐵站外或商場內等地方,平日民間團體難以進駐擺設街站,但「反佔中大聯盟」下的地方社團卻可進駐這些地方,擺設街站收集簽名和宣傳八一七遊行。另外,到處懸掛的一些反佔中橫額都未有政府部門執法移走,可見上至政府部門、各大財團,下至各大社團,都力撐這個反佔中大聯盟,某程度更能凸顯佔中的弱勢和悲情,對民主派形勢未必有重大影響。
誠如林行止先生所言,佔中與反佔中的分別,在於前者是「群眾運動」,而後者是「運動群眾」。前者是以群眾的共同行動和綱領改變當權者的政策主張,而後者則是透過動員自身的群眾顯示動員實力,而非促使一些轉變的出現;前者會被當權者和既得利益者夾攻,後者則有着官方和眾社團財團之支持。總而言之,兩者就是差天共地,影響力不能相提並論。
八一七遊行,相信是反佔中大聯盟能出動的最後一擊,意味着民主派的反擊期開始。現時的討論最令人討厭的一點,就是環繞着佔中而轉,忽視更為核心的政改問題。現時對民主派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由現時的討論就支持或反對佔中,轉至普選與篩選之爭。佔中一直以來都是強調,沒有真普選,佔中就會啟動;可是現時為止,反佔中勢力急不及待以佔中為攻擊目標,根本就是以佔中為稻草人各取所需,對整體形勢影響不大,民主派的立場也不應,亦不需要為此而改變,否則有負投票予民主派的那55%參與投票之選民。
在政改的關鍵時刻,佔中已成一件不需宣之於口的武器,更重要的是要讓香港市民知道,若最後的普選方案只有一人一票,而一些具民意高度認受的人士無法透過制度入閘,即使和平佔中不發起公民抗命,社會上亦有其他人會發動一連串不合作運動。也許是學界,又或是進步民主派政黨,但更大可能的是爭取普選逾三十年而一直默不發聲的市民。屆時,即使一人一票的普選方案通過,但管治亂局亦在可見的將來持續發展,而這正是反佔中勢力和中共沒跟市民說的老實話。
反佔中對香港最致命的打擊,是打破眾多恒久的政治規則。員工一心希望工作賺取薪金,從不料到會被所屬公司威逼參與聯署和遊行;政府官員放棄政治中立,為民間團體站台,撕裂社會。以上的影響,遠大於沒有財力、沒有壟斷式權力的和平佔中。反佔中只在於與佔中泥漿摔角,兩者混為一談,模糊普選焦點,為「袋住先」造勢,爭取真普選志士實不可不察當中差天共地之處。在這風雨飄搖之時互勉。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