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是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提出的構想,經中英雙方高層精英多年的談判,最終以《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確定下來,並在97年順利完成了政權移交,開始了一國兩制的實踐。
十七年後,廖暉治港集團對多年的實踐作出了總結,以國務院新聞辦的名義發表了《白皮書》,無限地誇大了「一國」的重要性,提出了除特首應「愛國愛港」外,法官也須符合這一政治標準;更為離譜的是,否定了香港高度自治權是中英雙方談判妥協的結果,是主權移交的前提條件的歷史事實,提出「中央授予論」,暗示中央也可收回。不僅一眾護法如梁愛詩、饒戈平等紛起擁護外,特區政府在第一時間表態支持。一時全城民心沸湧,「香港要變天了」的疑慮遍佈。導致51萬港人7.1上街遊行表示不滿,數千法律學者黑衣默行提出抗議;李柱銘、陳方安生赴英尋求國際支持。
十七年來,到底是「一國」被削弱了,還是「兩制」被侵蝕了?
1997年7月1日凌晨零點,隨着解放軍軍車進入香港,國旗和區旗升起、特區首長宣誓就職,英國在香港的統治即告結束,主權歸還中國,一國已經實現。中國作為香港的主權國家,依據《基本法》把本地立法權、行政權、審判(含終審權)交給港人自治,並開始行使包括外交、領土、國防的管理權。十七年來,從未發現該權力受到港人挑戰。即使是《白皮書》強調的政制發展的同意權,政府在2005年、2012年推行的政改,2003年的廿三條立法,均是在中央主導下進行。雖然2005年政府方案被否決,2003年政府方案被擱置,但只停留在立法會層面,中央的權力並沒有被削弱。反而2005年政改方案被否決後,中央通過人大常委會於2007年底,就政改程序和普選時間作出決定,加強了中央的權力!被削弱的是「兩制」!
一國兩制的創新是「兩制」。其核心是:在一國統一的主權國家內實行兩種社會政治制度。其目的是維持原管治國家英國在港建立的社會制度即資本主義社會政治制度不變,以保障長期繁榮穩定。而社會政治制度的核心,即是:一、原核心價值不變。至少包括:公民言論自由、集會遊行自由、結社自由、新聞出版自由;參政議政權力受到保障,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監督權等;二、司法獨立及終審權。正是這二點,構成「兩制」的核心,使香港的社會政治制度有別於中國。
十七年來,特別是在最近幾年,在廖暉治港路線的影響下,「兩制」正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蝕:多名反政府的名嘴被炒、被逼改行;議員因參與民間電台廣播而被起訴,顯示言論自由的空間被收窄;政府無理拒發電視牌照、報章被抽廣告、網上媒體因不明原因結束,表明新聞自由正被干擾。警權的擴大已對遊行自由帶來限制,7.1遊行當晚,警察竟拘捕了500多名計劃解散的和平集會的學生,近期圍繞2017年特首普選模式的爭拗,從中共治港官員、學者、特區官員的表態中可以預見,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被不合理限制甚至以假普選剝奪港人的選舉權將會發生。司法獨立表面上看,似乎是香港政治制度最後一塊不被侵蝕的淨土。但是,《白皮書》公然要求法官應納入治港團隊、並要符合「愛國愛港」的政治標準,這充份表明中共治港集團已開始要改變司法獨立的現狀了。實際上,中共對法律界的滲透從未停止過。通過給予律師在大陸的執業權等交易,已徹底改變了許多律師的政治取態,致現律師會已難以捍衞香港的核心價值及司法獨立。同時,通過各種學術交流、講座、給予各種名譽誘惑,對大律師隊伍進行感化,致大律師隊伍在政治取態上已不是鐵板一塊。這些改變,間接對司法獨立構成威脅。
香港的核心價值及司法獨立不可喪失!所有侵蝕應予停止!
其一,維護「兩制」核心,保障香港的經濟體制和地位,對中共經濟改革、融入世界經濟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騰飛有賴於加入WTO,被逐步承認為自由經濟體系。但如何解決國有壟斷性行業既被承認為符合WTO對企業主體的要求條件,又繼續為國家掌控,唯一的平台就是香港。通過在港上市或與港企合作,致國有企業表面上私有化以滿足WTO的要求,又實際上控制在國家手中,並乘機通過香港平台吸收大量國際市場的資金。涉及政治改革的文化、新聞、出版行業的市場化,更需要香港這一平台。而香港經濟體制和地位之所以能獲得保障,正是香港有區別於大陸而擁有與西方接軌的社會政治制度,即上述的核心價值和司法獨立。如果喪失了「兩制」的核心,其經濟體制和地位將不復存在。中國也失去這一平台和依托,這對中國經濟會是毀滅性沖擊。
其二,維護「兩制」的核心,保證香港繼續繁榮穩定,是解決中華民族統一的關鍵。兩岸統一的根本障礙,是社會政治制度和核心價值的不同。台灣民眾抗拒統一的原因就是排斥大陸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如果一國兩制在香港取得成功,這無異表明,在中共現有體制下,不同政治制度和不同核心價值的社會制度可共同存在和發展。讓台灣民眾放心。如果中共繼續奉行廖暉路線,不斷侵蝕「兩制」核心致完全消失,不僅失去港人支持也將永遠失去台灣!
其三,維護兩制的核心,是中共實現「中國夢」實踐的起點。為此,維護兩制核心,是全體港人和中共共同的責任。沒了兩制,特區將不復存在。
施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