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關注組辦小公民派對

國教關注組辦小公民派對

【記者朱雋穎報道】培養公民意識,由家長做起。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今舉辦「小公民故事大派對」,以繪本及故事為主軸,藉漂書、親子地攤、幼兒劇場等活動,推動公民教育。籌辦者楊瑾及李冠芬皆為人母,認為本港社會資源過剩,漂書可讓小朋友學會分享、珍惜資源,體驗另類消費模式。親子地攤則由孩子主理買與賣,培養獨立自主意識。

帶繪本到場交換閱讀

關注組年初出版了《公民教育小書單》,推薦52本深刻的繪本,提倡親子共讀,讓孩子透過故事領略民主、自由、公義等普世價值,潛移默化培養公民意識。今日舉行的小公民故事大派對則以繪本故事為概念,設計出一系列活動,進一步實踐公民教育。如重頭戲「漂書入社區」,有賴個人參與方能成事,「公民教育強調公民參與,唔只係有人搞場大龍鳳,大家玩完就走。」家長組行政主任楊瑾說。她鼓勵每個家庭至少帶一本繪本到場,即場與其他家庭以物易物,「唔只係為慳錢,交換圖書其實亦係傳承價值」。
楊瑾說,童書漂書概念源出於繪本《驢子圖書館》,這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一名愛書的老師,帶着兩頭驢子,一再把書本運送到資源匱乏的山區,與山中孩子分享。關注組義工李冠芬認為,本港一孩家庭多,很多孩子在成長中不習慣分享,漂書正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同單純捐贈又有啲唔同,漂書係大家聚埋一齊,你可以見到本書由下一個主人好開心咁帶走」。

前年反國教一役,數以萬計爸媽攜子女到添馬公園參加公民教育開學禮。

曾任職環保團體的李認為,港人對二手物品戒心重,「好多家長會諗『呢個我心肝寶貝嚟㗎嘛,梗係買新嘢』,但其實小朋友大得好快,好多嘢年紀一過就用唔着」。她認為,香港社會資源爆炸,養孩子不一定要用很多錢,「只要有一個朋友圈子,大家就可以傳來傳去做資源共享」。
今日更有30多檔親子地攤,售賣小手作或設小遊戲,當中不少更由小朋友主理,如「外婆的味道」,是三代人合辦的小食攤,6歲的小妹妹與爸爸一起,售賣由外婆做的家鄉小食。楊瑾指出,親子地攤看重兒童的參與權及自主權,「畀機會小朋友自己話事,培養獨立自主意識,係成為公民嘅第一步」。此外更有音樂欣賞、協作裝置藝術等活動,費用全免,現場設捐款箱,歡迎市民隨緣樂助,支持關注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