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以公屋面積計算樓價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以公屋面積計算樓價 - 李兆波

根據房委會資料,公屋單位的人均居住面積為13平方米,約130呎,二人便是260呎。把260呎乘以香港的平均樓價約1萬元一呎,可以推算出如果要有合理的面積,樓價是260萬元。若到地產代理的網頁找,260萬元或以下的物業仍然是有選擇的,那多是公屋、居屋及單幢的物業。
其實那些200多萬住宅,有些面積不只260呎,大至400多呎也有。而且當大家往小型代理行找時,這類型住宅的選擇會更多。
最近與一些尖子畢業生談及香港樓市,他們相信自己在數年內會有置業的需要。他們選擇的次序先是交通的需求,如方便上班、方便回家飲湯等;定了地點,再選擇樓價;有了樓價,再選擇面積。這是一個很好的次序,可以縮小地點的範圍,因為地點對於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
更多人用的次序是先訂下樓價,再找地區。此方法的好處是由負擔着手,過了負擔這一關,再找相關的地區。這方法的代價是會選擇了不太好的地區,令身心疲累,又有一些人會先選擇面積,再看看不同地區的選擇,從而決定樓價。
無論用上甚麼的方法,以公屋的平均面積來作參考是很好的方法,因為公屋代表了入門級。如果連入門級也負擔不來,那麼置業的目標仍然是很遙遠。
再以公屋的人均面積來計算四人家庭的樓價,那是520萬元。在地產代理的網頁有很多的選擇,遍佈各區,面積亦是可以接受的水平。因此大家在抱怨樓價很高的今天,也可以想點辦法來增加自己的選擇。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