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跟人一樣,有五臟六腑、經脈、穴位。打通經脈,血氣流通,人自然精神爽利,霉氣盡消,城市亦如是。口袋公園(Pocket Parks)是我們每日都會經過,但常會忽略的城市穴位。早前有新聞指出,香港中上環的口袋公園設計差劣,管理不善。它們多如豆膶般細小,被鐵絲網圍住,坐在裏面像坐監。有的更位處橋底,暗無天日,令人卻步。香港顧問園境師協會及亞洲人居環境協會主席劉興達先生道:「香港好多口袋公園基本上都是用來『攝罅』,填塞樓與樓之間的剩餘空間,也為綠化環境『交數』。」
難怪近年總覺得香港氣血瘀塞、運運滯滯,想打通經脈穴位,吐氣揚眉,該如何做呢?
記者:陳慧敏
攝影:劉永發、陳永威、梁志永、林栢鈞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模特兒:Cherry Lam@Unique Models
總有綠洲喺左近
身處壓迫又繁忙的大城市,隨處可尋的口袋公園是個小綠洲,讓人唞啖氣、減減壓。人與人在公園裏進行交流,從而建立感情,提高社區的活力與歸屬感,這是一種城市針炙(Urban Acupuncture)。人與人交流越多,城市的血氣越順暢。毋須為城市動大手術,也省卻banner與宣傳廣告,社區和諧卻指日可待。
連君婷(Maggie)及甄卉露(Rachel)於2011年成立The Pocket Parks Collective,希望以有趣活動開發這些被遺忘的公共空間,以公園連結人群與社區。Rachel:「康文署好多時都以最簡便的方法,以及最低的價錢,建成所有公園,所以公園的長椅、桌子、涼亭多數一式一樣,色彩逃不出啡色、白色、綠色。而且在市區種樹有不少限制,所以好多公園的樹木都好瘦弱,無法遮蔭。公園裏也有許多禁令,令人無法完全放鬆。」到底要如何利用這些攝罅公園改善生活?三年前她與一班朋友走遍港九許多口袋公園,發覺它們各有特性,於是籌辦活動,利用公共空間連繫人群。他們的第一個活動,是任人提議「我想在口袋公園做啲乜?」收集得來的二百多個結果中不乏創意想法,例如比堅尼電影會、故事分享會、瑜伽大會、隨地瞓覺、蛋糕派對等。事實上,這些有趣活動一直都發生在不少城市的公園裏,但在香港,卻是千篇一律的老人家在公園發呆。
罪惡之國單車樂
早前Maggie隻身跑到南美哥倫比亞,了解當地為美化城市所作的改變:「廿年前這裏被稱為罪惡之國,哥國政府遂建造世界級公園和圖書館,又在Pocket Parks舉辦城市美化活動,讓社區關係更和諧,慢慢脫離了罪惡之國的惡名,引來許多城市規劃學者的注視。」從Pocket Parks而起的社區革命發展至七十年代,觸發首都波哥大(Bogotá)創立Ciclovia(西班牙語單車徑),每逢周日,大班單車友空群而出,佔領馬路推動單車樂,從此哥國政府索性於周日封閉某些大街變成單車徑,並提供免費健身、舞蹈課程。
在2004年,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Medellín)建成了Metrocable吊車,免費連結貧民區與鐵路系統,每日接載最少30,000人乘坐開往市區的主要交通工具,讓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流動到城市裏每一個地方。佔領馬路、免費吊車,為了令身邊每一個人活得更好的想法,香港,有可能效法嗎?
香港攝罅巡禮
✽✽✽截稿前政府新聞處仍未回覆
翠綠林蔭 荷李活道兒童遊樂場(上環)
面積:
約715平方米
特色:
窄長的公園被綠蔭完全覆蓋,不時見市民在摺衣紙或看報紙。
窄身twins 皇后大道東/汕頭街休憩處(灣仔)
面積:
兩者合共約194平方米
特色:
雙生兒般位處在大廈兩旁,感覺乾淨企理。
景致優美 九龍公園徑兒童遊樂場(尖沙嘴)
面積:
約4,600平方米
特色:
隱藏在海防道一個不起眼的樓梯後,是九龍公園徑與斜坡之間的一塊坡地。綠樹林蔭,一小片白掌花開得正盛。
最似坐監 中和里休憩處(上環)
面積:
約40平方米
特色:
被大廈與鐵絲網圍繞,只得一棵樹及一張長椅,沒有風景,堪稱「最監躉feel」休憩處。但這麼小的一個監倉都有六個「禁止」告示。
坐擁水池 星街太古廣場第三期露天小公園(灣仔)
面積:
約1,100平方米
特色:
有長枱及足夠坐椅供人吃飯、閒談,有小水池協助美化公園,非常少見。
垃圾桶多 九龍公園徑休憩處(尖沙嘴)
面積:不詳✽✽✽
特色:
穿過海防道臨時街市就能見到。Rachel指出,也許因為臨近街市,這是垃圾桶密度最高的休憩處,方便來吃午飯的上班族丟垃圾,但只得很少座椅。
隱蔽樂園 華安里兒童遊樂場(上環)
面積:不詳✽✽✽
特色:
隱藏在蓮香樓後面的遊樂場。通往遊樂場的路較窄,被大樓圍繞,但空間頗寬敞,有綠樹林蔭,還有小量可讓兒童一起遊玩的設施。
國父主題 百子里公園(中環)
面積:約1,700平方米
特色:
在結志街與三家里內一條倔頭路的平台街道,2011年修好後,變成以孫中山事迹為主題的公園。
階梯歷史 大王東街休憩處(灣仔)
面積:不詳✽✽✽
特色:
也是夾在大樓中間很小的休憩處,地上每一級標示了灣仔區填海年份及街道歷史,與地區增加連繫。
曬被?玩鞦韆?定健身?
隨着未來中九龍幹線開通,將會穿過油麻地甘肅街一帶,直接影響上海街/街市街遊樂場、玉器市場、渡船街橋底,以及興建中的油麻地園境平台。組織「拓展公共空間」的創會人陳寬彤(Danica)上周日在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門外進行諮詢投票,詢問油尖旺居民「希望在公園或公共空間做甚麼?」希望收集意見為居民訂做最貼心的攝罅公園。「想趁重新規劃前提出,否則在社區建設好後,就很難改變了。」
惟有配合用家習慣及居民特色,才能成為吸引的攝罅公園。區內老人家較多,舒服的座椅是必備,亦有在公園裏曬被、曬果皮、唱粵曲等選項供「選民」投票,有老街坊行過時更提議:「耕田不錯,收成時街坊可以一齊食,有生產好過齋坐。」Danica說:「公園裏有多點正能量,可以帶來更多正面的事情。特別是區內有好多隱沒於大樓之間的攝罅公園,暗位多,有些又沒有適當設備吸引街坊及小朋友,有可能會讓公園淪為不法之地。」投票結果暫時以建設傳統玩意氹氹轉與鞦韆大比數領先,然後有讀書會、避雨、禪坐、跳舞、打球及健身緊隨其後,點票結果容後公佈。
口袋裏的想像
油尖旺的居民對攝罅公園有不少想像,但現實是小得像監倉的中和里休憩處,門口都有六個「禁止」標誌,處處都有掣肘。然而不同地區的「禁止」標誌,都可看出該區特色。
地區「禁止」特色
油尖旺街坊最想在公園…
香港口袋公園守則
1一個字——細
據康文署所說,面積小於500平方米的,多會列為休憩處。城市規劃規定每10萬人,每人都要有約1平方米的地區休憩用地及鄰舍休憩用地,而最為香港人熟悉的維多利亞公園則約有19萬平方米。
2減壓用地
地方細,設施少。志在讓人吃飯、休息、吹風、吹水,讓兒童玩樂,起到讓人休息減壓的功能。
3方便易找
主要在市中心,容易找到,較少在偏僻陰暗處,否則少人用到之餘,也容易聚集不法之徒。
坪洲移動桌椅
香港大部份公共空間的桌椅都固定在地上,還加設了防止市民橫躺的欄杆,大家必須規矩地坐在一起,朋友無法圍成一圈聊天。外國許多公共空間都提供可搬動的桌椅,用家可把椅子圍起來,又能搬到不同位置看風景。Danica:「人類會被他人的行為所吸引。身處公共空間的人表現自在,就能吸引更多人共享空間。」Rachel:「我們曾向區議員提議放置可移動的桌椅,但他擔心有人偷椅子。」
其實可移動桌椅的概念,早在坪洲實行。數年前有人捐出大量黃色膠椅,讓島上老人家走到哪,坐到哪,島民都視之為大家的共同財產,每晚都將椅子放回原位。此外,在九龍公園文物探知館外都有可移動式桌椅,但當我們想移動椅子拍照時,卻有職員九秒九阻止:「椅子不能搬離桌子。」掣肘處處,香港人真的可以在此休憩、放鬆嗎?
Pocket Parks環球代表
世界不少地方都很重視發展這些不起眼的Pocket Parks,像紐約的Pocket Parks就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規劃之一,藉此讓市民對社區產生歸屬感。
美國紐約 全球首個Pocket Park
建於1967年的Paley Park是世界上第一個Pocket Park。面積約390平方米,設有小型人工瀑布阻隔城市噪音,還有圍牆、林蔭及可移動的桌椅。Paley Park每平方米土地每年約接待128人,對比紐約中央公園每平方米土地每年約接待4人,可見它的歡迎程度。
英國倫敦 公園Fruit Jamming
在1984年,英國東部大城Northamptonshire發起公園設計運動,讓區內居民自己設計想要的小公園,並發展成Millennium Green及Doorstep Green計劃。在2012年,倫敦市長也邀請市民共同計劃理想中的Pocket Parks,目的是要在市內建設100個Pocket Parks及種植一萬棵樹木。好些小社區的休憩用地還可以耕種,收成時在小公園裏做fruit jamming,這些都是現時香港想像不到的。
日本菊池 三公園活化城市
二戰後,日本以公園作主體重新發展,規定建築附近必須加設草地、廣場等休憩用地,以綠化城市並減低污染。熊本縣菊池市(Kikuchi City)是個安靜、人口老化的小城。在2012年,日本建築師Takao Shiotsuka在市內不同位置設計了三個小公園,「人們要走遍三個新公園,形成新的流動人群,帶活氣氛,也把市內的人連結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