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盤名稱與人名一樣,都是「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從前的樓盤多以稱謂再配上樓、大廈、閣、新邨、花園、苑、居、台/臺、軒、庭等詞語命名,臨海物業則以海、灣、畔、岸、半島等命名,有些樓盤更會根據身處的地區或配上門牌號碼來命名。不過,近日九龍區某個豪宅區以外的新盤,卻公佈以旁邊的豪宅區命名,這種做法容易令人誤會樓盤位處豪宅地段,難免惹來誤導公眾之嫌疑。
地產商命名新樓盤的方式五花八門。不少香港人明白以外國名勝命名的樓盤實際與有關名勝風馬牛不相及;以山命名的樓盤或建於平地;有峰/峯字的樓盤可能只建於山腰或山腳,甚至平地;皇殿並非真正皇族的居所;所謂的城或Town可能建於新界偏遠地區;早年某新界新盤更以九龍命名。這些命名風格更成為大陸樓盤命名的藍本。
在能賺多少就多少的大前提下,地產商透過命名提升物業身價相當普遍。而樓盤所在的地區名稱,卻會因為不同人的認知而有所差距,對其他地址使用者構成不便。銷監局亦於該九龍區新盤命名當晚,根據分區計劃大綱圖向公眾說明樓盤所在的真實區份,說明事態存在一定嚴重性。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的成效一直被質疑,而銷監局的執法工作也面對重大考驗,但隨着市民對一手樓銷監的關注程度提升,地產商營銷一手樓的手法亦成為焦點。假如地產商在命名時,小心考慮可能引起的誤會,也許能降低公眾的不滿。
地產小子
http://propertykids.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