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基(Chris)是樂隊Yellow!的低音結他手,表面是唱盡時弊的憤世rock佬,其實內心最愛迷幻電子音樂,不只組了另一樂隊壞碑唇創作香港少有的電子流行曲,還一早開始把電子琴和合成器當寶,收藏品近三十件。別人聽來像脈搏的聲音,他卻從那重複又重複的節拍中,聽出生活、甚至愛情。
記者:容慧心
攝影:梁志永
「原來人生中有些聲音會令我很興奮的!」八十年代末,正值初中的Chris開始為自己尋找不同娛樂,睇電視聽流行曲感覺很悶(現在又何嘗不是?),無意間接觸到Noon D,即下午開放給青少年玩的Afternoon Disco,發現他們播的歐西流行曲截然不同,那些不斷重複的怪聲竟令人着迷,「別人聽來是脈搏、機器跳線聲或是科幻片中與外星人接觸的聲音,我卻覺得那些聲音很神奇,後來看外國電視節目知道那些音樂是由不同的電子琴和合成器做成,就想擁有這些法寶,做出會令人跳舞的音樂。」
電子音樂在巿場上是小眾類別,「跟夾band的朋友說,我喜歡聽disco那些很有型的外國跳舞歌,他們會說:『儍的嗎?這是基佬才聽的!聽rock吧!』」在香港玩電子音樂的人不多,儲電子音樂器材的更只有十個左右,但電子音樂與其他band sound最大不同之處,就是band sound是用不同和弦來jam歌,而電子音樂則玩節拍looping,然後隨意配上自己喜歡的聲音,他就是喜歡這種比彈奏樂器更加「無框框」的自由創作。
受達明一派啟發
Chris買人生中第一部合成器的故事是這樣的:「在電視看見達明一派彈一部會發出怪聲的琴,便衝去琴行問售貨員,但售貨員說:『你不會玩的,那不是鋼琴。』我深深不忿開始借書研究,死慳死抵再問屋企人借錢,終於買到第一部當年價值$3,800的電子琴。現在那部琴還留在加拿大的家,雖然聲音已有點破,但每次回去都會彈;畢竟那是第一部讓我學會電子音樂的工具,我每一粒掣都用盡,不會捨得丟棄!」
這部琴也令他嘗到失戀滋味,「讀書時找到個愛音樂的女生,常約她一起逛琴行,本打算用電子琴重做一首我倆都喜歡的歌來表白,怎知做好了,她便開始失約;另有一個我想追求的女生,我千辛萬苦做一首電子音樂送給她,她聽着聽着,竟說:『完未?』我自此再沒有做音樂給女生了!」幸好他沒有放棄音樂,反而更沉迷那重複的節拍,「儲電子琴和合成器是見一部愛一部的,起初愛追新功能,但買回來才發現很多聲效都是重複;女生也不是一樣?每個有特別的個性,但我喜歡的本質都差不多,她們要求你做的也是差不多;重複自己喜歡的節拍,就夠做一首悅耳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