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ayed gratification,是教養孩子的重要手段。
史丹福大學一位教授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找來一群四至六歲的孩子。他們每人獲派發一粒棉花糖,他們可選擇一口把它吃掉。若他們能忍着不吃,十五分鐘後他們可多吃一粒。
這十五分鐘,對小孩子來說是何等漫長的等待,但有些小孩真的做到了。實驗室人員繼續追蹤這群小孩,一直到他們長大成人,結果發現那些能等上十五分鐘的小孩,長大後心理上更能自我調整,為人更可靠,自我動機更強,高中成績明顯更好。
等待,是意志力的訓練。知道世上美好的東西,要花時間等待,或要付上努力才能獲得,是很重要的體會。
我們那一代,父母不會依據什麼文獻哪種理論教養孩子,本就是一窮二白,哪有什麼滿足感?談什麼延後呢?根本就沒有!就是文具店裏一支筆,也是可望而不可即,要父母買?省回一口氣好了,他們連買餸的錢都沒有,溫飽也是問題。
真的想買的,靠平日省點零用錢,死慳死抵才能買。因錢是如此辛苦省回來,亦深知父母賺錢艱難,絕不會胡亂花費。
這一代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父母閒錢多了,與其要應付他們的死纏爛打,不如花點錢買東西給他們,圖個耳根清靜更安樂。不過花錢容易,破壞delayed gratification原則後患無窮。凡事一嚷便有,是很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