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推出第三階段東涌新市鎮擴展公眾諮詢,決定放棄在生態價值極高的東涌河口一帶填海,改為在東涌東部填海區增加密度,整個計劃需填海120公頃,提供4.8萬住宅單位,約增加14萬人口,預計最快2023年會有首批市民遷入。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進入最後階段公眾諮詢,政府在上階段曾提出在東涌河口填海14公頃,但遭極大反對,發展局發言人稱,再三審視後認為東涌河一帶生態值得保留。據最新規劃,發展面積達200公頌,東涌西大部份土地會預留低密度發展,只建8,000個單位,其中5,000個是公營房屋。至於東涌東則會填海120公頃,建4萬個單位,其中2.5萬個為公營房屋單位,住宅密度地積比會由最高6倍增至6.5倍,整體公私營房屋比例為六比四。
大蠔灣生態價值受影響
現時東涌只有約7萬多人居住,為應付新增14萬人口,當局擬增設東涌東及西站,但一切有待與政府部門和港鐵協商。此外,新擴展區預留50萬平方米商用樓面面積作辦公室等用途,另有10多萬平方米零售業樓面面積,相信可提供4萬個就業機會,並預留土地建至少1,000個房間酒店。諮詢期至十月三十日。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博士指,政府放棄在東涌西填海算是回應環團訴求。
但他強調,當局擬在東涌西建的防洪堤配合房屋發展,「到時點起先夠呢?防止百年定千年一遇洪水呢?因為要起樓嘅話嗰邊水浸問題唔可以忽視」。
他又強調,絕不能接受將新發展區的雨水渠接駁至東涌河排出。對當局提出在大蠔灣填海9公頃建新公路接駁新擴展區,他指必會影響生態價值極高的大蠔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