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變奏四之二】一排排巴士、名車和發財車,密麻麻的高樓大廈,竟出現在一張張發黃地圖上?難道幾百年前葡萄牙已預知今天自由行會逼爆澳門?其實這一系列作品是出自一位90後插畫師霍凱盛(Eric)手筆,他希望以古諷今,令澳門人反思城市發展。
記者:蘇汝卿 攝影:江俊豪 李漢基
「早在16世紀,葡萄牙剛剛到澳門,以前有一道城牆,分隔中葡,大約在大三巴位置。」Eric每一細節都有所考究,地圖畫的利馬竇,曾在昔日的聖保祿學院任教(今大三巴附近)。這90後 娓娓道出自己成長地的歷史: 葡萄牙人租借澳門,發展成為海上的十字路口,當時商貿、藝術、漁農業百花齊放。這一系列名為「樂園」作品,仿古歐洲畫風,地圖上畫有古人、高聳的賭場和酒店、密麻麻的房屋和車輛,諷刺城市發展和密度。上年在被譽為「插畫界既奧斯卡」的波隆那展獲獎。究竟Eric 心目中的真正樂園是怎樣的呢?
「發現澳門曾經很輝煌,現在的輝煌可能是經濟方面,大家看到的都是錢,但以前是文化上。」四百多年來,在殖民政府統治下,無論是民風或城市規劃,澳門一直是悠閒、慢活之都。然而,因為賭權開放及自由行帶動,近十年澳門面貌急劇變化,不少本地人開始懷念那個悠閒、多元發展的古城,尋根的同時,Eric 亦用針筆記錄這個不再熟悉的生長地。
澳門2006年追上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第一賭城,澳門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榮登亞洲第一,但人口密度也是世界首位(據澳门統計暨普查局),一個本地人平均要接待近50個遊客。澳門人如Eric假日都不敢到旅遊區,寧願躲在家。作為全職藝術家,Eric坦言:「政府有花資源推廣藝術,但欣賞的已經不多,肯花錢買的更少。」故希望澳門人不只追求物質方面的享受,也會追求精神上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