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Startup】
於地產霸權下,街坊小店想出頭難上加難。兩名前投行Banker,決定脫離炒賣生活,轉行為各區街坊服務,開發社交資訊平台,冀借「街坊版facebook」,展開創業之路。
記者:倪敏慧
譚俊傑(Matthew)及黃景龍(Antony),留意到香港鄰里間昔日情懷不再,街坊小商戶要搵生意,目前仍然只靠口碑及傳單,於科網時代,香港正正欠缺社區交流網上平台。有見及此,兩年前Matthew甘心放棄德銀副總裁一職,Antony亦決意離開工作五年的摩通,齊齊「劈炮」,自己掏荷包再向其他投行朋友籌集資金,首輪投入百餘萬元,開發專為街坊而設的社交網站myflat.hk。
網站營運分兩個層面,其一是希望借提供社區資訊,吸引各屋苑居民登記;另一方面連繫各區商戶,利用平台向街坊作推廣。網站自去年12月開始運作,由其中五名老闆及聘請兩名負責電腦程式的員工組成團隊,目前只推出測試版本,暫未有收入及盈利。Antony透露,至今已有為數不少的小商戶上門提出合作,包括深水埗士多、街市檔主等。「香港租金好貴,小商戶街舖做唔住,但街坊唔知道,原來好多舖只係被逼搬上樓。」
將與九龍城小店合作
網站將於8月中,供九龍城街坊商戶率先免費登記「商戶版」,九龍城街市多個店主亦已成合作夥伴。他表示希望借互聯網力量,為香港保留街坊小店。當網站達至一定規模後,網站會逐步商業化,並以收取廣告費用作主要收入來源。
過去香江鄰舍關係密切,與今日「連隔籬屋姓乜都唔知」的境況截然不同。Matthew強調,網站最終願景是,港人可重新建立鄰里間守望相助的精神,未來可利用myflat.hk,隨時搵到街坊幫手煮飯、湊仔、整電器等。他表示,最近他的街坊於平台上表示,快將外遊,希望有人願意暫時代為照顧盆栽,最後就由Matthew出手負責淋水。Antony認為今日工作,比過去投行工作更具意義,「呢件事係對全港市民都有意義,唔係只係好似以前做投行咁,只係幫客操盤,睇下賺幾多個『0』。」
與一般社交網站不同,用戶於myflat.hk進行登記後,只能進入住所所屬區域群組。如想加入屋苑群組,必須經地址核實程序,登記密碼會郵寄至住戶實體信箱。網站至今有約2,000名登記用戶,當中三成經過電子核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