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步入寒冬,你信嗎?(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關焯照) - 關焯照

零售業步入寒冬,你信嗎?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關焯照) - 關焯照

由年初至今,零售業不斷傳出負面消息。例如,今年3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下跌1.5%,這是自2009年9月以來首次錄得負增長,4月份的零售表現更差;總銷貨價值按年收縮高達9.9%,在5月底,特首梁振英提出研究削減兩成自由行旅客的影響,即時引起商界憂慮,一旦自由行旅客的數量減少,零售業的前境將會變得黯淡無光。
無可否認,本地零售業的高速增長期已過。從附表,讀者可看到自2007年至今,除了2009年金融海嘯爆發高𥧌期外,零售總銷貨值每年均有約10%或以上的增長,但最近四個月(3月至6月)的零售總銷售值卻分別下跌1.5%、9.9%、3.9%和6.9%,令不少人猜測零售業已出現危機,過去幾年的光輝已一去不返。
從每月的零售總銷貨值的按年變化來分析,其實零售業早已在2013年下半年出現放緩狀態。附圖紅線是最近18個月的零售總銷貨值的按年變化幅度。大家可以發現由2013年7月開始,零售額較上年同期的增長明顯減慢,而踏入今年3月更出現收縮。這差劣的表現與07年至13年上半年的黃金期比較,實在有天淵之別。

上周二,立法會議員方剛、聯同經濟學者林本利和零售協會主席麥瑞琼公佈《旅遊業對香港經濟貢獻全面評估報告》。由於筆者未有看過整份報告,對其主要結論暫時未有意見。但對麥瑞琼在發佈會所說的「零售業已步入寒冬期」的言論卻絕不認同,因為從分列分析(Disaggregate Analysis)來評審零售業的表現,筆者認為麥瑞琼將現時零售業的放緩狀態形容為寒冬期實在有誇大之嫌。
筆者以上的看法是源自兩個觀察:第一、近幾個月的珠寶首飾和名貴禮物的零售表現嚴重影響整體零售金額的按年變化幅度──自2003年中央政府推出自由行支持香港經濟後,本地零售業展開為期10年的好景;在2003年,零售總銷貨值只有1,729億元,但在2013年,其總金額已升至4,944億元,升幅高達1.8倍。但在零售分項類別中,珠寶首飾、鐘錶和名貴禮物的表現更耀目;在2003至2013年期間,其增長幅度竟然高達4.5倍,遠高於其他的分項類別。由於珠寶首飾、鐘錶和名貴禮物的零售金額大幅度上升,其佔總零售金額的比重由2003年的11.4%升至2013年的23.9%,成為比重最高的分項零售類別。
自2009年4月中央政府推出「一簽多行」政策後,內地旅客的數量增加更為顯著。加上中國政府,在2009年下旬出手救經濟,推出「四萬億元救市計劃」。雖然這救市計劃帶來不少後遺症,但卻令內地經濟重現生機,並再次增速。而內地旅客的消費在經濟好轉下也同時上升,最終驅使已頗暢旺的零售市道變得更加暢旺。
習近平自上場後便積極反貪,令至內地旅客購買奢侈品的意欲大減。從附圖藍線,讀者會留意到自2013年9月開始,珠寶首飾、鐘錶和名貴禮物的零售表現開始轉差。在今年3月開始更出現負增長,對零售總銷貨值的增長來說,卻構成嚴重打擊,因為這零售類別一向是支持本地零售業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現在動力轉弱,零售表現當然會被拖累。
以上情況正正發生在本地零售業身上,但假若從零售總銷貨值剔除珠寶首飾、鐘錶和名貴禮物的部份,今年3至6月的總金額的按年增長分別為0.1%、3.2%、3.3%和0.9%,較政府公佈連續四個月的負增長表現好得多。
第二,內地旅客的消費模式轉向中檔化──早在2012年下半年,幾項零售類別分別出現微小的變化。以較高檔次的電器及攝影器材為例,其零售表現轉趨疲弱,而步入2013年3月更展開連續16個月的負增長。然而,反觀中檔貨品,包括服裝、眼鏡、藥物及化妝品卻有頗健康的增長。這情況可視為內地旅客的消費模式漸趨中檔化的實證。但在消費模式中檔化的影響下零售總銷貨值的增長逐漸減慢,已不能避免了!
現在,零售業面對的難題是內地旅客平均消費下降,但在樓價持續創新高和股市轉強的兩大正面因素支持下,本地市民的消費將會在下年有回勇的可能性,這正好抵銷內地旅客消費減弱的問題。如果筆者沒有估計錯誤,在今年9月或以後,零售表現有機會回復正增長,麥瑞琼的「寒冬論」,屆時便會不攻而破了。
http://acecentre.hk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