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吃:吉澳墨丸常鮮 鬼佬門神退役

邊走邊吃:吉澳墨丸常鮮 鬼佬門神退役

吉澳是個位於大鵬灣西南水域的小島,閒日街頭不見人影,連狗也不多一隻,到假日始熱鬧起來。參加本地團的遊人蜂擁而至,為的是那粒極鮮味的手打墨魚丸,和探一探天后宮那對已退役的鬼佬門神。吃飽,遊人在簇新門神的目送下回程,吉澳又再次回歸平靜。
記者:區佩嫦

攝影:林栢鈞

08:30 禁區坐街渡出發

天后宮於數年前換上大門,門神由原件實木雕成,手工細緻。白臉的是神荼,黑臉的是鬱壘。

遊覽吉澳,不少人選擇參加本地遊旅行團,於馬料水出發,一併遊覽附近的鴨洲、荔枝窩等地。若自行出發則必須到沙頭角禁區,乘搭前往該島的唯一交通工具街渡。既要禁區紙,街渡又每日只得五班,不少人嫌煩卻步,間接令這小島得以保留古樸的漁村風貌。
上周,我手持禁區紙於沙頭角出發,街渡沒有冷氣,船艙有點悶焗,幸好船程不長,半小時不到,我已身處以啡磚蓋頂的吉澳碼頭了。

吉澳碼頭用啡磚蓋頂,長長延伸入海,感覺古樸。

09:00 吉澳大街十室九空

街渡泊岸,有點顛簸,走上碼頭,腳踏實地舒服得多了。出碼頭往右轉,樹影婆娑,到達吉澳唯一較具規模的大街──吉澳大街。
吉澳大街兩旁,除兩間餐廳及一間賣茶粿的小食店外,其餘都十室九空,很多古老石屋已經荒廢,甚至連屋頂也崩塌下來。吃個茶粿當早餐,深呼吸,很好,每一口氣也清新過人。

吉澳大街十室九空,部份廢屋更被樹木侵蝕。

碼頭旁有小食店賣自家製茶粿,南瓜茶粿(前)及艾草茶粿,每件$5。

09:30 天后宮聽姨婆講古

吉澳天后宮很易找,因為廟前有棵很大的細葉榕,樹冠寬闊,島上人稱為姻緣樹,聽聞站在樹下,能捉到掉下來的樹葉便可擁有美滿姻緣。姻緣我早有,還是趕緊參拜天后娘娘,入天后宮,有位婆婆迎面而來,她是吉澳村村長的阿姨李玉英,村民見到她都會喊一聲:「姨婆!」姨婆今年八十歲,土生土長吉澳人,見證吉澳變遷,對天后宮的一磚一瓦瞭如指掌。問天后宮歷史,她領我入廟參觀銅鐘,銅鐘刻着「乾隆廿八年」字樣,數數手指已有二百五十一年歷史。除銅鐘,樑上的陶瓷公仔也相當吸引,細看公仔全部有眼無珠,姨婆解釋:「為避免公仔做得太傳神,昔日師傅特意不點睛,怕公仔會走出來。」
聽聞天后宮有對鬼佬門神,但左看右看也不覺門神樣貌似老外,原來鬼佬門神已於幾年前換走,並閒放廟內一角,現在這對門神是新造的內地貨,「以前有兩個啹喀兵負責翻新廟宇,大門髹上油漆後遮蓋了原本的門神,他們惟有半靠記憶半靠想像再參考對方的臉重新畫上,所以門神面相似鬼佬多過似中國人。」姨婆笑言:「鬼佬門神的腰帶更像日本卡通的比卡超。」旁邊另一道黃色的對門也有古講,上畫拿着菜的財神,「啹喀兵以為『財』是『菜』,結果財神便拿着菜。」這兩道對門一直安於廟內,直至數年前因為開始霉爛,才被迫換上新門。

昔日的鬼佬門神已退役,現閒放廟內一角。

左右財神各拿一棵菜,由財神變「菜神」。

人稱姨婆的李玉英,對吉澳一事一物瞭如指掌。

天后宮有兩個天后娘娘,較大一個是長駐天后宮的坐相娘娘,較小一個是行相娘娘,天后誕時會坐轎出巡。

打橫生長的百年細葉榕,吉澳村民視之為姻緣樹。

這些石灣陶公仔於光緒六年製作,全部有眼無珠。

10:15 世外桃源小圍村

聽完天后宮故事,姨婆領我前行:「若你未到過這條圍村,未叫真正遊吉澳。」跟着她沿澳背塘徑一直走,路面偶有斷裂,還不時要撥開兩旁懸垂下來的樹枝,大約十五分鐘,見到一個恍如世外桃源的小沙灘,「這是澳背塘灣,是澳背塘村的小沙灘,現在大部份村民已移民,曾經有財團想收購作發展,被村民攆走。」
這村以前只有約十戶人家,現在大部份村屋已經廢置,甚至被樹林侵蝕,「很多吉澳村民都移民往外國及澳洲,聽說有村民移民澳洲後,以潛水採珍珠為生。」

澳背塘村的村屋大部份已丟空。

11:00 嘆40年秘製墨魚丸

到吉澳最大目的,其實是到益民茶樓吃招牌墨魚丸。
益民茶樓老闆劉子安是吉澳原居民,亦是吉澳村村長,茶樓是其父於一九七○年開設。「大鵬灣(吉澳以東)一向盛產墨魚,以前家家戶戶都捉墨魚,部份曬乾,部份會做墨魚丸,作為吉澳村民一定識打墨魚丸。」他把島上最地道的海產,手打成墨魚丸招待遊客,遊客吃過無不讚賞,漸漸令吉澳墨魚丸馳名起來。墨魚丸大如乒乓球,不是炸亦不是白灼,反而是放碟蒸熟,顏色微微帶粉紅亦帶點點啡,輕輕一咬,已感受到墨魚丸的彈性,還有陳皮香味。「我們把墨魚、豬腩肉、果皮混入馬鮫魚,丸身便煙韌又帶黏性。」墨魚丸每周只做一次,每次做百多斤以應付周末周日前來的遊人,不少遊人更會外賣墨魚滑,回家打邊爐。
除墨魚丸外,客家燜豬肉也令老饕食指大動。「每逢有喜慶場合,客家人必定吃豬肉,我們去飲便叫『去食豬肉』。」五花腩放入口,那肥膏竟然入口即溶,沒有油膩感,而那吸滿醬汁的豆腐卜更加精采,原來燜豬肉的豆豉是村長自家調味而成,難怪味道特別濃郁。村長:「現在只有本地遊遊人光顧我們,吉澳曾經有六千幾名居民,自沙頭角變成禁區,交通不便,村民便開始移居英國、澳洲。吉澳以前很繁華,有髮型屋、棺材店,全島自給自足,現在卻十室九空,閒日吉澳大街鬼影都無隻。」說時有點無奈,幸好兒子還會到店中幫忙,讓他稍感欣慰。

秘製墨魚丸 $120
有粒粒墨魚丸的爽彈口感,夾雜陳皮香,一放入口,滿嘴鮮味。

豉汁鯧魚 $100
即煮村長自家魚排飼養的鯧魚,配自家調味的豉汁,肉質嫩滑。

益民茶樓老闆劉子安,閒時會用木柴或竹枝生火煲湯,極具風味。

薑葱雞 $100
用兩斤半以下走地雞,以加入調味的雞湯汁浸熟,配香氣逼人的薑葱,肉嫩味香。

客家燜豬肉 $120
客家人一吃這道燜豬肉,便知廚師廚藝高低,腩肉入口即溶,不油膩,味道極香濃。

蝦乾吊筒魚乾仔 $100
蝦乾、吊筒、白飯魚仔全部生曬而成,將之蒸熟後,不用蘸豉油也鹹鮮十足。

益民茶樓 2679 9337 註:須預訂菜式

跟團去

往吉澳,若自行出發,須取禁區紙到沙頭角乘街渡,跟本地旅遊團前往可免此煩,還可一併遊覽附近其他景點,缺點是行程太緊密、自由度少。

1.油蔴地旅遊:掌上明珠拍攝場地、生態古村荔枝窩、海上拱門(鴨洲)、遠眺鬼爪岩、鬼面壁、吉澳風味海鮮宴一天遊(團號TT1A-F)
費用:$149起
查詢: http://www.hta.com.hk/

2.發達行:印洲塘海岸公園——印洲、神筆、筆架洲、鴨洲、荔枝窩、遠眺鬼爪岩、吉澳海鮮餐團(團號 LCWO)
費用:$208
查詢: http://www.fth.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