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民企老闆多數出身草莽,崇尚江湖義氣,電影《中國合夥人》曾將這種模式大肆美化。雷士照明(2222)創辦人吳長江靠義氣維持經營,將大量利益輸送屬於兄弟幫的經銷商,而他之前兩次被其他大股東驅趕出局,都是獲經銷商力撐才能勝利回巢。現在第三次出事,雙方陣營還是按江湖規矩辦事,着力拉攏經銷商,而非以股權話事。這種匪夷所思的事件,能在一家上市公司身上重複發生,足證西方的公司治理,在中國式的人情江湖面前脆弱不堪。
中國人有江湖情意結,又奉行勝者為王原則,對打破規矩的商家不但少有非議,反而視之為英雄。在2007年,法資飲品企業達能,發現其內地的合作夥伴娃哈哈,將品牌私下注入董事長宗慶后的個人公司,要求宗慶后退出。宗慶后同樣發動經銷商抗議,並把事件包裝成為捍衛民族經濟利益,結果是達能反而被趕走,宗慶后被內地媒體視為民族英雄,其後更成為內地首富。
內地商界盛行江湖規矩,凌駕於合約精神之上,類似情況屢見不鮮,劣根性已經根深蒂固,令境外投資者對民企的戒心一直無法消除。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在2011年,在未得到外資股東的同意下,就將公司當時最值錢的資產「支付寶」劃入自己公司名下,更令外界震驚,最後事件亦是不了了之。對於如此嚴重違反商業原則的行為,馬雲亦毋須面對任何處罰。
內地民企老闆慣於搞小圈子,利益分配親疏有別,不遵守規矩不但不會被譴責反而被表揚,越能適應江湖規矩就越能崛起。在這種風氣盛行之下,越來越多外企被視為外人而被排斥,境外投資者對內地市場心生畏懼,而上市民企在投資者的心目中的形象只會越來越差。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