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個月前立法會財委會在建制派護航下,「鬧劇」般通過新界東北發展前期工程撥款。政府口口聲聲說前期工程不影響村民,但粉嶺北村民已首當其衝面臨逼遷;被指明益發展商的「原址換地」暫有7宗申請,也因政策的清場條款要提早收地,加速村民流離失所。繼續留守的村民也不好過,隨地質勘探開展,鑽探機劃破鄉郊寧靜。受惠者或許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家族等地主,至今仍持有3幅古洞地皮「袋袋平安」。
記者:鄭啟源 譚靜雯 梁德倫
鑽探累村民患情緒病
那一夜,立法會粗暴通過新界東北工程前期撥款申請,但原來無情的鑽探機早已殺入新界東北。發展商去年已朝九晚五在村內鑽探,如今政府又可以打正旗號展開鑽探工程,村民面臨雙重鑽探之苦。唯一令村民感安慰,是多了市民關心東北,問村民:「我哋可以做到乜嘢?」
粉嶺馬適路旁有條小路,沿路入村,先見到一塊色彩繽紛的木牌,寫着「馬寶寶社區農場」,逢星期三、日會舉辦農墟,出售有機農產品。
正值盛夏,是夏天瓜豆的主場,紅綠兩色的秋葵、如雞蛋般的迷你茄子、少見的青茄子,還有日本沖繩苦瓜等,馬寶寶農場都出售,每周來「趁墟」的人絡繹不絕。
市民:我哋可以做到乜嘢
四年前與志同道合朋友成立馬寶寶社區農場、居於馬屎埔村的區晞旻,每次農墟都擔當大廚,就地取材。訪問當日,有青豆角炒雲耳、味噌茄子、節瓜粉絲等,農夫們就在樹蔭下共晉午膳。
約兩個月前,財委會粗暴通過新界東北工程前期撥款申請,區晞旻稱村民仍無法忘記那一晚的情景,「個個都接受唔到,好多村民好傷心喺到喊」。
政府鑽探機隨時殺入馬屎埔村的官地鑽探,不過其實村民一早已承受鑽探工程帶來的破壞及痛苦,因去年10月開始,發展商已不斷在馬屎埔村內鑽探,「恒基喺佢哋自己買咗嘅地上面放咗一部好大嘅機,朝九晚五都開緊工,星期日先停下,佢哋鑽探嘅位好多喺正村民屋企隔籬,真係好滋擾,有啲公公婆婆因為咁冇覺好瞓病咗、有啲村民就有情緒病」。
政府越過城規會偷步申請前期工程撥款,打正旗號入村,馬屎埔面臨雙重鑽探,「唔止發展商,連政府都打正旗號來鑽探,一邊地產商、一邊政府,都喺條村做呢啲工程,好難頂」。但鑽探工程只是開始,「前期工程過咗,之後會有1,200億撥款申請,仲有好多關要守」。
雖然面對種種不公,但慶幸越來越多人關心東北發展。撥款過後,報名參加馬屎埔農村導賞團的人數倍增,「平時星期六或日只有一團公開導賞大約20多人,但之後有成50多人,每日要有兩團導賞」。最令人鼓舞是,參與導賞的市民除親身了解新界東北發展項目,「好多人行完會問我哋,我哋可以做到乜嘢?」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應稱,工地勘測工程將在政府土地內進行,屬於私人土地的將在完成收回土地後才展開勘測工程。
遭逼遷村民淪「三無」
自今年初地政總署進行人口凍結登記後,粉嶺北最少有十多戶村民被逼遷,有的被「原址換地」地主威脅截水截電;有的雖住在未來「公共房屋」地帶,以為可捱到政府三年後收地,但照樣遭地主要求離開,分毫不獲賠償。被逼遷村民怒吼,當初村民為保障,主動要求政府提早凍結人口,惟補償政策漏洞處處,只登記不審核,村民慘變「冇賠償、冇安置、冇家園」的三無人士。
林小姐(化名)是長於馬屎埔村的「村三代」,爺爺及父親1960年代遷到村中居住,「地就自己平整,一磚一瓦都係自己起」。她與3名家人現住在村中600呎寮屋,每年地主酌量收取地租。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公佈最後方案前,一家人住了半個世紀都相安無事,規劃公佈後,家住寮屋範圍被規劃作「公共房屋」,滿以為最少住到政府2017年收地。
「俾政府出賣咗」
惟林小姐寮屋的地主,年初透過中間人向她一家下達「逐客令」,結果雙方要對簿公堂。她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6月底曾約見地政總署署長寗漢豪求助,但對方會面時稱,村民雖然已登記人口,但當局要到收地前才審核資格,必須到政府收地一刻才會獲賠償,現在離開則不獲分文。
林小姐說,村民最初擔心被逼遷,向發展局爭取盡早凍結人口,希望能為村民提供保障,不過換來的只是一個騙局,「真係好諷刺,政府播晒電視廣告話有得賠,原來連特惠補償都慳埋,俾政府出賣咗」。
協助村民的路德會石湖社區發展計劃中心主任胡偉雄指,「原址換地」文件條款亦害慘村民,當局要求首批換地地主,必須於2016年1月31日前將地皮清場,否則有關申請不獲處理,馬屎埔村大批村民近月陸續收到逼遷通知。
他說,馬屎埔村半數村民居住在「原址換地」地皮範圍,但有別於政府收地,換地的地主收地時只須向住滿10年村民,按居住年期賠錢。最少兩戶村民要到2017年才能住滿10年,現因地主提早收地,分文不獲賠償。
換地政策不單令部份未住滿10年的村民失去賠償資格,胡又指,原址換地的受影響住戶,亦無法選擇獲得安置上樓,與政府收地不同,村民分享唔到發展成果,冇賠償、冇安置、冇埋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