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人行曾召集內銀高層,要求對首套房貸進行傾斜,但三個月已過,並未出現市場預期的鬆動。
昨日公佈的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雙雙暴跌,正反映內地金融機構對經濟前景和樓市的悲觀看法。在銀監會不斷警示房地產風險情況下,內銀都是要「顧掂自己」,惜貸如金。
人行發言人昨日指,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縮減,與金融機構加強風險控制有關,而信託貸款減少,更是社會融資萎縮主要原因之一。銀監會在7月曾通報,目前信託風險資產超過7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能源。今年上半年,信託貸款僅增加4,601億元,增幅比去年同期少7,764億元。不少房企都是靠信託貸款「借新還舊」,7月數字更差,意味日子更加難過。
內地樓市持續下滑,為保土地財政,地方政府救市心切,視之為政治任務,除了紛紛放鬆限購外,不少更要求銀行和金融機構放水。不過,金融機構都要遵行商業原則,在明知下半年樓市風險巨大的情況下,只會繼續收水,怎會隨意開閘?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