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對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有功效的金銀花(圖),是華南山區的重要農作物,以往每公斤乾的金銀花可賣220元(人民幣.下同),可是被迫改名山銀花以後,價格暴跌,一公斤乾花只能賣20元,嚴重影響農民生計,有民眾稱它從「致富花」變成「傷心花」。
傳王老吉用山銀花
「山銀花」是湖南隆回、重慶秀山、貴州道真、湖北、廣西等山區主要農作物,年產量超過兩萬噸,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來源。隨着金銀花發現對治療感冒有功用,同時亦可製成日化、飲料、美容、保健品,需求越來越多,成為幫助這些山區脫貧的主要農作物。
然而當局在2005年在藥典中把金銀花與山銀花分開,網上陸續各種謠言打擊山銀花的銷情,除了聲稱山銀花都被硫磺熏過之外,去年4月山東九間棚董事長劉嘉坤更在公開場合公然指出:「金銀花是涼性的藥材,而山銀花卻恰恰相反,是熱性的藥材。」廣藥集團旗下的王老吉及加多寶等涼茶更傳使用山銀花,當時曾引發「喝涼茶會熱氣」的謠言。
在湖南曾經有1,000畝地種植山銀花的吳傳友稱,自從被改名山銀花後,前往當地收購的山銀花的商人大幅減少,由於他們聘請農民代工,保證最低價格,現在支付了農民的酬勞後,已經虧本,為要繼續經營,他將種植面積大幅減至400畝。
北京《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