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遠步高 - 俞曉群

視遠步高 - 俞曉群

在判斷一個人行為舉止時,古人認為,他走路時,有兩個姿態最為不吉祥。其一是不看腳下,目光遠視;其二是腳抬得很高。正所謂「視遠步高」。這種現象說明,此人一定內心狂妄或焦躁不安,根據五行占卜推斷,會有一些事情在其身上發生。
春秋成公十六年,有一次諸侯在周地聚會,單襄公發現晉厲公走路時「視遠步高」,也就是眼望着遠處,腳步邁得很高,所以單襄公預測,晉國可能要發生動亂。魯侯問為什麼?他答道:「君子走路時,目光不能超過身體長度,腳步跟隨目光邁進。看一個人之行為舉止,就可以判斷出其心態。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思一定發生着變異。目光與身體不相隨從,怎麼能夠長久呢?我們在這裏研究諸侯合作,關係到民眾生死存亡之大事。要想成功,需要參加會議之君王,步、言、視、聽四者均無異常,才能反映出君王們道德一致。視遠,預示着斷絕友誼;步高,預示着拋棄德行;言爽,預示着失去信譽;聽淫,預示着敗壞名聲。正所謂目以處誼,足以踐德,口以庇信,耳以聽名者也,所以不能不慎重對待啊。一個人做事,只要喪失四者之一,就會帶來災難;進而殃及其國家。如今晉厲公已經喪失兩項,所以我說晉國將有動亂。」兩年後,晉國人果然殺死晉厲公。
其次在言談時,目光也有要求。昭公十一年夏天,周朝單成公在戚地會見韓宣子,他目光向下看,說話緩慢。晉國叔向說:「單成公要死了吧!朝見有規定位置,會見有標誌,衣服有交叉,衣帶有交結。會見和朝見之語言,一定要使在座者都能聽到,以此來表明事情有條不紊;目光不低於衣服交叉和衣帶交叉之處,以此來端正儀容形貌。言語用來發布命令,儀容形貌用來表明態度,做不到就會有錯誤。現在單成公做天子百官之長,在盟會上宣布天子之命令,目光不高於衣帶,聲音在一步之外,即無法聽到,形貌不能端正儀容,言語就不能明白。不端正,就不恭敬;不明白,別人就不順從。可見他已經失去守身之氣。」這一年十二月,單成公死去。
還有在交接禮物之時,舉手之高低,也有限定。春秋時期,定公十五年,邾隱公前來朝見。子貢在一旁觀看其禮節。邾子高高地把玉舉起,他仰着臉;定公低低地把玉受下,他俯着臉。子貢說:「用禮來看待此事,兩位君王都快要死去。禮,是生死存亡主體,一舉一動或左或右,以及揖讓、進退、俯仰,就從這裏來選取它;朝會、祭祀、喪事、征戰,也從這裏來觀察它。現在正月互相朝見,而都不合規定,兩位君王心裏已經不存在禮。朝會不合於禮,哪裏能夠長久?高和仰,這是驕傲;低和俯,這是衰廢。驕傲接近於動亂,衰廢接近於疾病。君王是主人,恐怕會先死去吧!」
另外在走路之時,步履也很重要。《隋書》記載,侯景稱王之時,他登上祭壇,有識者發現,侯景「行不能正履」,一定不會有好結果。不久侯景即戰敗。